2006年11月12日。
意甲聯賽第11輪。
恩波利對陣AC米蘭。
李崢被意大利足協禁賽的最後一場聯賽,他正坐在看台上跟皮爾洛觀看比賽。
奧,後者因為上場比賽吃黃牌,達到累積黃牌停賽一場。
比賽中AC米蘭並沒占據優勢。
原因有很多。
恩波利上賽季聯賽排第8名。
本賽季更是利用電話門影響,超過AC米蘭、拉齊奧、弗洛倫薩等球隊,一度衝擊到了積分榜第5名。
如今麵對缺少皮爾洛和李崢的米蘭,他們甚至在主場率先發動攻勢。
“全場比賽結束,全場比賽結束!”
“恩波利主場0:0AC米蘭。”
“在這裡我想重點說幾名球員,第一個是首發前鋒吉拉迪諾!”
“暫且不談本場比賽的低迷,他在聯賽共計出場255分鐘,但是隻有5次射門,每51分鐘一次射門,這樣的數據實在太不正常了!”
“不要說跟每17分鐘一次射門的托尼,每19分鐘射門一次的托蒂相比。”
“單單就是羅馬的佩羅塔、恩波利的阿爾米隆、拉齊奧的奧多這些遠離球門的球員,截止目前的射門次數也都是吉拉迪諾的兩倍甚至三倍!”
“當然,我認為這種畸形的數據是戰術問題。”
克魯代利在演播室內認真分析道。
“首先,AC米蘭本場邊路起球傳中的次數是24次,成功搶到點是8次,傳中成功率是33.3%;而恩波利嘗試傳中的次數是12次,成功搶到點是7次,傳中成功率是58.3%。”
“這組數據就揭示出問題的關鍵:占據著全場比賽近六成控球比的AC米蘭邊路傳中太過於草率、質量太低。”
“很多時候邊路球員傳中過於盲目,再加上因紮吉永遠隻搶第一點,吉拉迪諾很難能獲得球權。”
“.........”
這個問題被記者在新聞發布會提出。
安切洛蒂揉搓著腫脹的眉心,隻用一句話來解釋:“鋒線球員的跑位不錯,但是中場卻沒有提供相同節奏的傳球。”
沒錯。
相同節奏。
西多夫帶球過多,一慢二看三出腳,總是會延誤戰機。
卡卡也逃不掉。
他今天得球後就自己突破,多多少少有一點粘球。
雖說他是因為進攻沒能取得成效而著急。
但也需要為本場比賽的失利負主要責任。
這兩名進攻組織者無法給吉拉迪諾提供縱深傳遞。
結果顯而易見。
在返回米蘭的路程中,眾人陷入了沉默。
不得不說,那次鬥毆事件提升了球隊士氣,可也讓球隊中多名關鍵球員停賽、禁賽。
AC米蘭也因為一負一平和被足協扣掉的一分跌落至12名。
如果繼續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安切洛蒂看著飛逝而過的路燈,心想下一輪對陣羅馬的比賽,隻能贏不能輸。
這是AC米蘭本賽季真正的轉折點。
是昂揚朝上,還是低迷朝下,就看是勝是負。
回到米蘭內洛後。
砰-砰-砰
“門沒鎖,進來吧。”
李崢按下遙控器暫停鍵。
“李,晚飯吃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