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客廳中,朱威特將放在一旁的亞麻布袋打開,露出了裡麵土壤。
“大人,這便是您讓我們帶回來的灰土。”
羅寧蹲下來撐開麻袋的口子,仔細觀察著裡麵的灰土。
他發現這土並不真的是灰色,而是灰白色,同時它以小土塊的形式存在。
羅寧伸出拇指和食指捏起一小塊,稍微一用力這土塊便碎了。再細細地撚了撚,發現灰土呈現細膩的粉末性狀,顆粒度很小。
羅寧可不是地質學家,也沒學過相關的知識,但他依然能夠判斷出這土壤十分與眾不同。
“灰土村那邊有多少這樣的土?”
朱威特回答道:“大人,我去裝的時候可多了,感覺半座山都是這樣的土。據那邊的人說,原來有人餓了還吃這種土充饑。不過後來發現吃了它的人肚子撐得老大還拉不出來被活活憋死之後,就沒人再吃這東西了。”
觀音土?
羅寧很自然地聯想到了這個詞。
但很快,便被另外一個詞所代替,他眼神猛地一亮,“這是……高嶺土?”
“威爾遜,去給我取一碗水來。”羅寧連忙吩咐道。
威爾遜聽見了這句話中的急切,連忙跑進了廚房端了一碗水過來。
羅寧從麻袋裡麵取出一捧土放在地上,然後在上麵倒了一點水,稍微和了兩下。
很快他便發現,本來還一點不沾手的灰土變得開始黏手了,同時土質的那種細膩感在此刻越發地明顯。
“這恐怕真的是高嶺土!”
羅寧既驚訝又驚喜。
高嶺土是一種非金屬礦產,純度越高的高嶺土越發的潔白、細膩,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
在中國曆史上,正是因為發現並很好地利用了高嶺土,才有了文明世界的瓷器。
如果能製作瓷器的話……
羅寧的心思活絡了起來。
這個世界上貴族餐具、器皿大多以銀質的比較多,銀質酒杯、銀質餐具等等,有些貴族還會用到玻璃製品或者水晶製品,但後兩者並沒有大規模地推廣開來。
至於瓷器,那就更彆提了,十有八九是沒有出現過的。
彆的不說,燒製陶瓷所需要的1200℃的高溫就很難有人掌握,否則的話也不會沒有生鐵了。
他前陣子在山林鎮搞出來的風箱現在看來不僅可以用在冶煉金屬上,還可以用來燒製陶瓷。
當然了,風箱隻是輔助,燒製瓷器還需要其他幾個關鍵的步驟。
比如如何加工處理高嶺土來煉泥,如何拉坯、刻花、施釉和燒製等等,都是需要探索和解決的難題。
將這些難題都解決了,山林鎮也就能產瓷器了。
羅寧想想都有些唏噓,他沒想到能在烏山領北部這塊地上讓他把生鐵、絲綢、瓷器這三樣東西都能湊齊。
這片土地可真是給了他足夠的驚喜。
“先拋開實現難度不談,隻要把這三樣東西都牢牢掌握,特彆是瓷器,以後的發展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