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欽賜?……」高知縣滿肚子狐疑,該不是假的吧?
心裡可以這樣想,但他嘴上卻不敢出聲質疑,隻好走過去,站在衙役堆中,耷著臉問道,「你便是薑娘子吧,這金印可否容本縣一觀?」
他現在想先搞清楚這金印到底是真是假,是做什麼用的,再做計較。
「正堂是要驗印?儘管驗!」綰綰讓雲娘將金印捧了過去。
高知縣翻看印底,十二個篆體大字映入眼中,「世授平江奉化軍都指揮使印」,不由心中一震,這世職居然是真的!?
急忙去看印身,上刻「建炎三年六月文思院奉禦令鑄」,規製細節上找不到任何瑕疵。
「建炎三年?」高知縣口中驚呼,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這是怎麼回事?」
「你看完了沒?趕緊還回來,要是弄壞了,你一百個腦袋都賠不起!」雲娘氣嘟嘟的。
高知縣頓時覺得手中金印十分滾燙,趕忙恭恭敬敬的雙手捧還給雲娘。
他知道眼前這小姑娘可不是說笑,也不是恐嚇他,軍將印信事關兵權,萬分重大,更何況是高宗時傳下來的,意義更是非比尋常。
這時,圍觀群眾中,一名老者驚呼,「建炎三年?我想起來了,陳家祖上乃是在「明受之變」立下首功的陳思恭!」
經他這麼一提醒,在場大多數都是讀書人,不少人都明白了過來,都不再懷疑那世職的真實性了。
倒是趙孟啟比較懵逼,不知道這個陳思恭到底立了多大的功勞,居然可以讓趙九妹不顧大宋的政治傳統,破例授出世職。
其實也不算毫無先例,南渡以前,西北的府州,便一直都是由折家世襲知州達兩百多年,不過那是有曆史原因的,也因為府州僅憑一隅之地頑強抗擊遼、西夏的進犯,深得趙宋皇室信任。
這廂軍都指揮使,當然是沒法和府州知州相比,但是以趙家皇帝的保守來說,絕對絕對是天大的恩典和信任。
「敢問,這陳思恭到底是立下什麼功勞?」
也有一些人和趙孟啟一樣不明白,所以問了出來,立馬就有好為人師的人解釋起來。
原來所謂的「明受之變」,也被稱為苗劉兵變,就在建炎三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當年三月,扈從統製苗傅和禦營右軍副都統製劉正彥因對高宗寵信宦官不滿,以及認為自己受到恩賞太少引起心理不平衡,在杭州悍然發動了兵變。
兵變中,他們誅殺了高宗寵幸的權臣及宦官,名為「清君側」,並逼迫趙構將皇位禪讓給兩歲的皇太子趙旉,改年後為「明受」。
但苗劉二人顯然沒有什麼出色的政治能力,掌握了政權之後,甚至都沒有進一步的有效措施,還被宰相朱勝非迷惑。
當時駐守在吳江的是禦營前軍,大將張俊是禦營前軍統製,陳思恭是禦營前軍統領。
意圖將禦營前軍收為己用的苗劉二人,便用朝廷的名義,要把張俊調走,把軍隊指揮權轉交給陳思恭。
陳思恭之所以會被選中,也是因為他在軍中擁有的聲望足以服眾,但是他並沒有接受這個任命,這個表態使得禦營前軍免去陷入內部鬥爭分裂,而禦營前軍正是日後平定這場叛亂最重要的一支武力。
隨後,各路大軍集合於平江,張浚和劉光世、張俊、韓世忠聯名傳檄天下勤王,向杭州進發,討伐苗劉。
陳思恭率領的水軍作為先頭部隊,前往杭州,目的是防止苗劉二人挾持高宗等皇族通過錢塘江從海上逃離。
他到達臨平後,率軍與叛軍力戰,大破叛軍苗翊與馬柔吉,挺進北關。
平叛很順利,隻打過這一場遭遇戰外,並沒有遇到什麼有力抵抗,等大軍到達杭州時,苗劉二人就慫了,帶著嫡係軍隊棄城逃跑。
陳思恭帶著部隊,最先進入了臨安,麵見了惶恐不安中的高宗,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劫後餘生的趙九妹在激動之下給立下救駕大功的陳思恭許下重賞。
事後,高宗大肆封賞平叛功臣,比如封韓世忠為少保、武勝、昭慶兩鎮節度使,禦書「忠勇「讚揚其忠心,另外封其夫人梁氏為護國夫人。
但是一連串的封賞名單中,陳思恭並不顯眼,隻得了個禦營後軍統製、浙西宣撫使,依舊率水軍鎮守於吳江縣。
至於這世職都指揮使怎麼來的,大約隻有少數人才知道了,總之不會假就是了。
為您提供大神妖精吃俺一棒的《不宋》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169.來曆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