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大宋糖業(2 / 2)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6657 字 3個月前

在先秦時,出現了以穀物製造的澱粉糖,稱之為「飴」,甘之如飴的飴。

甘蔗雖然在西周的時候就傳播到了華夏南方,但隻是原始的榨汁取用,稱之為「柘漿」,到了漢朝才有蔗字,原本叫竿蔗,竹竿的竿,後來才改成了甘甜的甘。

到了唐時,也隻是經過曝曬後更加濃稠的「蔗漿」,但甘蔗原產地之一的天竺,已經生產出了一種固體糖,叫做「石蜜」或「糖霜」。

唐太宗李二知道後,便派出使者專門前往求取技術。

這個使者就是「一人破一國」的王玄策,他攻破的「摩揭陀帝國」就是最早製造蔗糖的國家。

天竺人造糖采用的是牛奶脫雜質法,王玄策把技術帶回來後,華夏牛奶產量少,就改用蛋清來替代,生產出了沙糖。

不管是牛奶也好蛋清也好,這成本都很高昂,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普通的大唐百姓依然隻能用蔗漿,而且這個沙糖和糖霜大多數並不白,而是灰褐色,品質高的更像琥珀。

來到宋朝時,甜食倒是變得更加普遍了,流傳到後世的食譜便能證明這一點,但百姓能買到的依然是糖漿,雖然更加濃稠了,依然還是液態,並且還是紅褐色,賣糖的小販都是用瓦罐來盛裝,《清明上河圖》就有這樣的景象。

這種糖其實到了後世都還有,江西上猶縣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製糖法。

至於固態的糖霜,此時也被成為冰糖,隻有遂寧等少數地方才會生產,產量還十分感人,道君皇帝宋徽宗要求遂寧每年上貢幾千斤糖霜,卻讓當地近半的製糖戶都破產了。

這時候,波斯人已經采用堿性樹灰煉糖法,因為泉州市舶司與大食、波斯貿易非常頻繁,所以宋朝也學會了這個法子,不過製造出來的固態糖隻有極少部分是白的,其他都是紅糖和黑糖。

如果不是趙孟啟的亂入,那華夏還得到了明朝才會因為意外事件發現黃泥水脫色製糖法,甚至有「嘉靖以前,世無白糖」的感慨,所以此時的人真的從來沒見過這麼晶瑩雪白的糖。

白如雪的鹽也就罷了,雖然不知道燕王從哪裡搞來的,但畢竟有些地方確實能產出類似的好鹽,比如西夏青鹽。

糖怎麼能有如此潔白呢?

燕王怕不是把咱們當小孩來唬弄吧。

趙孟啟見這些士紳一個個都是不相信的樣子,無奈聳聳肩,隨手取過一個紙包拆開,撚起一撮放入口中,然後砸吧著嘴,「你們嘗一下不就知道了?」

呃,燕王自己都敢吃,看來沒毒。

幾百名士紳半信半疑地嘗試起來,隨即就炸開了鍋。

「甜的!和蜜一樣,真的是糖!」

「娘咧,這才是真正的如雪如霜,以前那些也好意思叫糖霜!?那這個該叫啥?」

「以老朽之見,可將此糖稱為雪糖!」

「雪糖?這名字不錯,既形象又頗有意境……不知這雪糖該作價幾何?」

「市麵上的沙糖都要近百文一斤,這雪糖應該百倍於彼!」

「百倍也就才十貫一斤,要是真這個價格,有多少我買多少,傾家蕩產都買!」

「不才以為,便是價比黃金也供不應求,你轉手便是十倍利,真的美得你哦。」

「花兄言之有理,周員外可真是會做生意啊,此等美物,怎可專賣你一人……」

價比黃金聽起來很誇張,但所謂物以稀為貴,元豐年間,大宋一年可以生產出一萬多兩黃金,可這種雪糖,士紳們都認為肯定極難生產,一年怕是都沒有一千斤。

「大家先靜一下。」趙孟啟打了個響指,過了一會才說,「與黃金等價?你們會買?」

「買,當然買,就算老朽家底不厚,百十斤還是買得起的!」

「沒錯,在下家裡人多,總得四五十斤才勉強夠分啊……」

「殿下莫要懷疑,不管彆人是不是買,不才願意將剩下的所有雪糖都買下!」

「我買三百斤!」

「殿下,小民有十萬貫現錢,保證一手交貨,一手交錢……」

趙孟啟搖搖頭,「都不用爭,賣給你們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價格也不必這麼高,不過,你們是不是誤會了什麼,孤可不是要賣糖給你們,而是讓你們參股一起做這白,嗯,雪糖生意。」

「啊!?」

「殿下此言當真?」

「這不是等於將一座金山分給我等!?」

「這……這雪糖生意也發行股票?」

士紳們各個驚喜萬分,趙孟啟卻十足淡定。

「沒錯,孤要成立大宋糖業公司,發行十萬股,每股百貫,預期等公司走上正軌後,每股年收益不低於一百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