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說服馬光祖(1 / 2)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5835 字 5個月前

陳金山帶人開始準備。

先填裝好火藥包,再推入一個用作密閉的木塞,最後再將十個鉛子放進去搗實。

散彈射程隻有一百丈不到,因此標靶定在了八十丈距離。

發射三輪後,結果卻很不理想,這散彈威力還說得過去,可以洞穿兩層鐵甲,但實在太散了,總共三十發鉛子,隻有五發打在豬羊身上。

或許等目標再近一些,效果能提升一點,可趙孟啟還是覺得實戰意義太小。

看來想遠距離殺傷人員,還是得靠榴霰彈或者乾脆用榴彈,也就是開花彈。

可這門直炮內徑才一寸七分,也就是六厘米不到,彆說現在做不出這麼小的開花彈,即使做出來,那也裝不了多少火藥,威力太小,乾脆用臼炮得了。

現實麵前,趙孟啟隻得放棄不切實際的設想,「試試鐵彈吧。」

這次的標靶放在兩百丈,方圓三丈,不止有豬羊,還立起了十幾麵門板大的厚木盾。

和之前不同,裝彈完畢後,陳金山向石呈喊道,「石營長,勞煩你幫忙調調準頭。」

石呈站在炮位上,平伸出手,握拳豎起拇指,眯著一隻眼,衝著標靶所在一陣比劃,然後讓人移動炮架和調整炮口。

一切就緒後,石呈也當仁不讓的負責點火。

點燃火繩,他也隻是往後跑了一丈多距離,就地趴伏,甚至還抬著頭張望。

炮聲響起時,這次眾人即便是睜大了眼睛,也沒有看清炮口飛出的殘影,卻聽見空中傳來呼嘯聲。

瞬即,標靶圈中一塊巨盾炸裂,碎塊四射,周圍豬羊慘叫不斷,而盾牌後麵,也犁出一條血路。

眾人紛紛精神一震,這鐵彈顯然比散彈強多了,所到之處,摧枯拉朽啊!

總算像樣點了。

趙孟啟略微鬆了一口氣,「再試!」

接下來的一刻鐘裡,又發射了五次,有一發射偏,其它炮彈散布很大,卻都落在了十平方米左右的標靶圈內,在此時來說,確實算得上精度可控了。

最起碼吳潛和馬光祖就連連稱好,看著傻大笨粗的直炮,像是在看剛娶進門的新娘子一般。

此時趙孟啟對這門直炮也有了準確的定位,向陳金山一眾工匠吩咐道,「這炮用散彈太過雞肋,以後就隻用鐵彈,然後就是設法減輕這炮的重量,最好是能控製在二百五十斤以內,炮架也需要改進,在堅固的基礎上,儘量使其輕便。」

說著,趙孟啟想到了明朝虎蹲炮,「至於散彈,可以研製一種新炮,大約長兩尺,內徑兩寸,因為不需要承載太高的膛壓,所以身壁可以做得比較薄,重量控製在五十斤以內,這樣一個人就能扛著走,使用時,炮尾抵地,以兩根鐵腳爪作為支撐……」

一邊說著,一邊在地上畫著圖形,「如此,當可填裝五斤以上散彈,不需講究射程,用於對付敵方衝陣的密集陣列,當有奇效,恩,這樣子看著像一頭蹲著的猛虎,就稱虎蹲炮吧。」

如此一來,直炮、臼炮、虎蹲炮就可以形成一個遠中近具備的體係雛形。

口徑更大,射程更遠的大炮,也需要研究,作為技術積累,但短期內是不考慮量產列裝的,除非有充足的銅料供應,或者鐵炮取得進展。

另外像是子母炮,後膛炮,膛線,整裝彈,單兵火槍等概念,趙孟啟也早就與工匠們溝通過,作為遠景目標,讓他們慢慢研究。

接下來,又看了幾樣新武器。

之前所用的鐵蛋,現在也有了改進型號,把重量減到一斤,做成圓柱狀,並加裝木質手柄,命名就比較正經了,稱為手雷。

還有五斤、十斤和二十斤重的,可借助床弩和拋石機投

送,畢竟火炮還要好長時間才能真正列裝,而且宋軍中已經有的武備也能利用起來。

拋石機也是新型的,把以前的人力拉拽式,改成了配重式,並可以就在原來的拋石機上改裝,好處就是可以用絞盤複位,節省大量操作人員。

這個圖紙給了馬光祖一份,讓他在建康府改裝製造,也不用太擔心泄露,反正蒙古人不久後就會得到這項技術。

最後展示的是火箭,這玩意不算稀奇,原理簡單,宋軍中也有,但多是將火藥筒綁在箭杆上,用於助推。

不過趙孟啟這個算是土法喀秋莎,或者說是密集型超級躥天猴。

用薄鐵皮做成空心圓柱,裡麵填充鐵粒和三斤火藥做戰鬥部,後麵接上一尺長兩寸粗的竹筒,裡麵也裝火藥,做發射部,同時加裝了硬質翼片,以穩定飛行狀態,反正外形和後世的火箭彈還是很像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