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閣,名字是綰綰住進去後改的,位置靠東,臨水而建,既有通往園外的小橋,也有個小碼頭,方便交通往來。
如今綰綰打理著許多產業,事務繁多,需要經常出入,也多有文書賬冊來往。
這裡其實是個半獨立的大院子,院中還有不少廂房。
之前同裡鎮上那個月灣茶肆已經停掉了,十二個小娘子跟在綰綰身邊,既幫著做事又算學習,都住在這裡。
院子北牆外,也有一排廂房,廂房前麵還開辟出一個演武場,住著二十四個少年郎,也就是原來茶肆中那些小廝。
平時請了先生教他們讀書,至於武藝軍陣什麼的,他們本來就有基礎,而且禁衛班直也能指教一些。
綰綰出外時,他們就隨扈負責安全,雖然招搖了些,卻很有必要,也沒人敢說什麼閒話。
彆看他們年紀都小,可尋常三五十個漢子都未必是他們對手,趙孟啟又特彆為他們配備了製式兵甲,還正式列入東衛編製,給了個「特務連」的番號,這樣於公於私都沒人挑得出毛病,就算吳潛也僅僅嘀咕了兩句,然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趙孟啟獨自走進院子裡,來到一座三層閣樓前,雲娘幾個小丫頭在門前曬著太陽看書,一個個都很專心,連趙孟啟來了她們都沒發覺。
「彆在陽光直射下看書,對眼睛不好。」趙孟啟出聲提醒。
雲娘幾人聞聲,趕忙起身施禮,但也沒什麼拘束感。
「殿下您來啦,正好奴奴有道題不知怎麼解,又不好去打擾娘子,您能給我說說麼?」
雲娘皺著鼻子,似乎苦惱了許久。
趙孟啟被她這樣子逗得一樂,接過她手中的書。
書不厚,一百多頁的樣子,封麵寫著新式初級數學第一冊。
這是趙孟啟利用還沒被自己完全丟掉的小初數學知識,結合此時已有算學書籍,與一群精通數算的士人共同編寫的。
還不完善,暫時也隻有第一冊,打算用到蒙學和軍中做教材,數字和符號都是直接套用後世的,還加了標點,用的橫版。
不是說不能做一些更改,隻是趙孟啟照顧自己的習慣,充分發揮拿來主義。
何況,宋人對文化知識還是比較寬容的,沒有絕對不接受外來文明產物的說法。
「就是五十六頁,第二題。」雲娘踮腳探頭虛指著。
趙孟啟翻到頁數,「設問,有甲乙兩軍相距240裡,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為騎兵,速度為40裡每個時辰,乙是步兵,速度為20裡每個時辰,多少時間相遇?」
解題很簡單,但要教的是思路,「……也就是兩軍共同完成這段路程,所以兩者速度可以相加,再用路程除以相加後的速度……」
趙孟啟講得很耐心,幾個小娘子聽得也很認真,頻頻點頭。
最後都明白後,雲娘不禁有些懊惱,「原來這麼簡單啊,奴奴真是太笨了……」
趙孟啟失笑,安慰道,「沒有人是天生笨的,隻要有耐心,虛心學習,總是會進步的,不懂就問,有疑惑就多查證,彆憑著一知半解就急著下論斷……」
過了過為人師表的癮,這才慢慢走進了閣樓中。
綰綰起居辦公都在二樓,趙孟啟走進她書房後,見她伏案一邊翻看賬冊,一邊撥打算盤,時不時也在紙上記錄演算什麼的。
都說認真工作的男人很有魅力,其實女人也一樣,起碼趙孟啟就覺得此時的綰綰格外好看。
站了小半會,趙孟啟才輕咳了一聲。
綰綰側身回首,綻出笑顏,「你來啦,等我一會,把這期賬對完。」
「恩。」趙孟啟點點頭。
綰綰又陷入工作狀態,趙孟啟也隨手撿了一份文書。
一看,是物流公司月報,就仔細翻看起來。
物流公司是由田成光在主理,他原本就負責奉化軍的後勤,現在物流業務才起步,並不複雜,章程運作也是以軍中製度為基礎改進調整的,所以田成光管理起來並不是很吃力。
成立三個月來,物流公司上上下下有一千多人,八十多艘大小船隻,並且已經在平江府各縣都建立了貨倉網點,另外主要承接的就是平江府往臨安的公私客貨運。
雖然離盈利還遠,但反響還不錯,尤其是客運,經過針對性改造的艙房,很受商紳歡迎,又采用的是定期發船,儘量定時到達,令許多人減少了臨時找船的煩惱。
貨運方麵,得益於平江城工商的異常繁榮,也發展得還不錯,起碼與臨安這條線絕對是能賺大錢的。
趙孟啟給物流公司的指導意見是,爭取一年內,覆蓋兩浙地區所有州縣,兩年內,輻射到全國重要州城,五年內在全國大多數能通過水路到達的州縣設立網點,並開通路線。
看起來難度挺大,可是就眼下大宋的實際疆域來說,到最遠的四川和兩廣也就兩千多裡,一個走長江,一個走海路,還是有實現的可能。.z.br>
看完後,趙孟啟對物流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和發展態勢還是比較滿意的,這裡麵自然少不了綰綰的努力。
放下月報,不經意間又望向綰綰,見她案上放了一個厚陶茶缸,相對於宋人日用茶盅來說,真的是缸,能裝一斤水呢。
趙孟啟心中暗笑,沒想到以往對茶道無比講究的人,如今也這麼「粗魯」的喝茶了。
移步上前,探手摸了摸,他發現茶缸已經涼了,便取了過來,倒掉裡麵的冷水和茶葉。
然後換了茶葉,提著熱水壺倒上水。
彆奇怪,真的是熱水壺,也不是趙孟啟的「發明」,而是宋人在百多年前意外發現才有的。
當時一個叫做張虞卿的士大夫,偶然得到一個黑色古陶瓶,一開始他拿來放於室內,灌上水做插花瓶,到了冬天的時候,為了防止水結冰撐壞瓶子,晚上前都要把水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