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天下日報(1 / 2)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5937 字 3個月前

趙孟啟一通忽悠,讓李曾伯重燃鬥誌。

隨後,朝廷也難得大方起來,給李曾伯加官進爵,封華亭縣開國伯,進觀文殿學士,加太子少保,簽書樞密院事,出任廣南製置大使兼湖南安撫大使,知靜江府。

於是李曾伯在臨安待了不到半月,就屁顛屁顛地上任去了。

到七月初一,籌備已久的天下日報就要正式發售了。

報紙這東西,在此時並不算什麼新鮮玩意。

朝廷的官方邸報,由進奏院負責編刊,定期向全國官吏發送,被稱為「進奏院狀報」。

而民間其實也有不少各種小報,南渡之前就已經存在,此時更是十分尋常了。

臨安城中就有專門的報攤,每日淩晨就開始售賣「朝報」,不是手抄,而是印刷的,甚至每日一刊,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

當然,這隻是民間假托「朝報」之名,私下編刊的,也被當時人稱為「新聞」。

朝廷雖然設立了管製機構,卻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因為士大夫們都是追求「言論自由」的。

因此不受約束小報為了博眼球爭銷量,在內容上費儘心思。

他們甚至有專門采訪消息的人,還有衙門中役卒小吏暗中幫他們收集官方內幕信息,被稱為「內探」、「省探」、「衙探」。

朝廷還沒有公布的政事,比如官員陳奏卻還沒施行的,中樞還在研討商議的,以及某些內幕、宮闈秘事等等,八字沒一撇就早早傳播了出去。

甚至有撰造命令,無中生有,誇大實情,妄傳事端,膽大妄為的程度可能超乎後世人的想象。

就如大觀四年時,有份小報刊登了一份道君皇帝斥責蔡京的詔書,但這詔書卻完全是小報杜撰出來的,屬於偽詔,放在彆的朝代,無疑是誅九族的大罪,但在當時,這起「輒偽撰詔」事件最後卻不了了之……

南渡之初,又有小報偽造、散布趙九妹的詔書,令趙構非常尷尬,不得不出麵澄清。

而朝廷也一再發布法令,企圖嚴行約束小報,但總是屢禁不止。

有時候,這種小報就會淪為某些人打擊政敵的武器,通常還十分有效,朱熹就深受此害。

朱熹一直都是經界政策的支持者,六十歲時,出知漳州,負責在泉、漳、汀三州的推行經界。

這次經界的宗旨,是不改變原有賦稅總額,而是根據實際田土所有來平均賦稅,富者多納稅,貧者少納不納,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要損害豪強地主的利益。

福建這個地方呢,在宋代一直都是科考興盛之處,在朝中做官的人多,於是形成了許多官僚地主,土地兼並非常嚴重。

朱熹想要動他們的奶酪,自然遭到了這些人的強烈反對,於是動用各種手段,什麼批判他的學術啊,打擊他的名望啊,抹黑他的人品啊……

當時,小報就曝出他與兒媳偷情的消息,不久又說他爭風呷醋,差點殺了著名營妓嚴蕊等等。

事情寫得有鼻子有眼,緋聞豔事又向來受吃瓜人士歡迎,於是讓朱熹榮登十大娛樂風雲人物榜。

至於醜聞是不是真的,有沒有發生過,根本無法考證,朱熹本人有十張嘴也解釋不清楚,於是受此打擊,被逼辭官。

福建路經界的事也就這麼流產了,一直到宋朝滅亡也沒再施行過。

對於這些不受控製的小報,趙孟啟早就看不慣了,卻也清楚很難通過強製手段去治理,首先那幫大頭巾們就絕對不同意,鬨起來恐怕事情沒辦成,反倒要惹一身騷。

因此趙孟啟就乾脆自己辦一個報紙,通過商業手段,搶占傳播市場,擠壓無良小報的生存空間。

為了見

證天下日報的麵世,趙孟啟在這一天親自來到了文宣司印報坊,王應麟等官員已經早早等著了。

連夜印製好的報紙,散發了濃濃的墨香,趙孟啟隨手拿起一份查看起來。

紙張比較粗糙但厚實,大小與後世相仿,雖然隻有一頁,卻兩麵都有印刷。

由於采用的是鉛活字和油墨,因此字體隻有蠅頭大,因此紙張利用率很高。

這麼一來,成本得以壓縮,這是民間小報難以企及的絕大優勢。

「殿下,真就隻定價五文錢麼?如此可就沒有盈利,甚至還要虧損。」王應麟神情有些忐忑。

大宋印刷業十分發達,一冊常規的書籍,在宋徽宗時大約一百文錢,此時通常要四百文左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