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振興計劃(1 / 2)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7717 字 3個月前

所謂走出去,便是主動販貨到海外。

對此,宋朝一直是持鼓勵態度的,所以私人海外貿易日益興盛。

特彆是南渡後,大規模航海貿易盛極一時,出海販利成為沿海地區的普遍現象,許多人世代相襲以此為業,海商階層應運而生。

從東亞、東南亞、印度半島、波斯灣乃至非洲東海岸,到處都有宋朝商人和水手的足跡,最終取代了大食商人在印度洋和東南亞的海上優勢。

可惜這迅猛發展的勢頭卻在五十年前被突然打斷,由盛轉衰。

那是開禧年間,權臣韓侂胄主導了一次對金北伐,可一來準備不周全,二來拖後腿的人太多,所以結果隻能黯然收場。

老韓自己丟了性命,腦袋被砍下來送去金國賠禮,這還不算,慘敗之後要與金國重修和約,就得滿足對方更加不平等的要求。

原本宋金兩國皇帝是侄叔相稱,這回金國就要漲漲輩分,改成了侄伯關係,歲幣由之前每年銀絹各二十萬兩匹統一增加到三十萬,另外還要給金國三百萬兩銀子的賠款。

這一下,加上戰爭消耗,使得宋朝本來還過得去的財政變得拮據起來,不得不開始加重賦稅。

而後麵掌權的史彌遠那是賣國有數,治政無方,寧宗朝前期比較廉潔的吏治從此開始敗壞,貪汙腐敗之風大盛。

於是,海商不但要承受更加沉重的賦稅,還要被官吏巧取豪奪,海外貿易變得無利可圖。

以此時使用最多的兩千料海船為例,它的載重大約是二十萬斤左右,但不可能全部裝貨,起碼有一半要留給船員商人及他們的生活物資,剩下一半才能裝貨。

宋朝出口的貨物多達數百種,其中性價比最高,最為有利可圖的商品應該是銅錢,一貫銅錢大約六斤,即便全部裝銅錢也就一萬五六千貫,以此類推便是裝其他出口貨物,價值也就差不多是萬貫左右。

回航之時,如果裝的是一船乳香,大約價值二三十萬貫,但那要去大食,而大多數宋商為降低風險,隻是到東南亞諸國,帶回來的貨物大約價值六到八萬貫。

一來一回的毛利潤最少也有六七倍,這買賣自然十分誘人。

正常時候,將所有方式合計在內,宋朝官府一般是抽取十分之三,算下來就是兩萬多貫,再減去運費成本,貨物成本,海商還有四萬貫利潤。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從事海外貿易的積極性高漲,踴躍出海。

可是當稅賦加重到一半,再有官吏的侵奪敲詐,又有蒲家這樣的大商賈操縱市場,那海商的利潤就要降低到兩萬貫以下了。

看起來還有得賺,然而很多中小海商是靠借貸來籌措本錢的,此時民間借貸利息通常都是一倍,那這不到兩萬貫填進去還能剩多少?

一不小心,怕是連褲衩子都要賠進去,因此海商大量破產,越來越少有船出海了。

當然,若是自有資金還是有賺頭的,可要是有這錢直接放貸不是更香嗎?

也有些人能規避官吏的勒索和大商賈的盤剝,這種畢竟是少數。

並且,宋代出口貨物雖然不用交稅,但必須在官府登記,領到‘公憑’,這意味著帶回了貨物還得到官府報道,也就基本無法利用走私牟利。

反倒是蕃商不受束縛,比如蒲家明明在大宋生活,甚至還做了宋朝的官,卻依舊還是蕃商待遇,搞起走私那是如魚得水。

眼下來說,趙孟啟即將改革市舶司製度,那這種頹勢漸漸也會得到改觀,隻是他哪裡願意等。

“再有一兩個月,便是東北季風,時不我待啊。”

聽到這句話,在場不少人都下意識地點點頭。

帆船時代,航海對氣候依賴程度很高,海貿活動的季節性極強,而冬季這三四個月的風向和洋流都有利於往南洋行船,等開春後就開始轉為西南季風,恰好回航。

泉州這些士紳豪商怎會不知道這個規律,不過他們都不是輕易冒險的性子,通常都是把火候看老了才會付諸行動,暫時是沒有出海的打算。

而且在他們想來,燕王多半是要仿效東海貿易公司,建立一個南洋貿易之類的公司,那自家看著情況買點股票就好,收益不算最理想,但風險也小了很多。

正如此想著,卻聽燕王繼續說,“孤的精力主要得放在平叛和流求事上,因此在海貿上不想參合太多,準備放手給民間,說簡單點就是,孤負責把政策弄好,把吏治管好,再給你們提供一些支持,生意由你們自家去做,隻要回來後照章納稅,賺多賺少看各家本事。”

放手?

這麼一大筆財路,燕王居然不打算攏在手中?

在場眾人都驚訝了,都開始猜測起其中原由。

其實真實原因是,一來趙孟啟確實沒那麼多精力,而且也沒有足夠的人手去弄什麼南洋公司。

二來南洋路途更遠,範圍更大,幾十個小國,情況可比倭國高麗複雜多了,搞壟斷不合適。

三來海貿本就是泉州的支柱,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基礎,把這些力量都發動起來更能縮短恢複繁榮的時間。

四呢,趙孟啟對南洋那些小國有不少想法,許多行動不好帶上宋朝官方名義……

一眾士紳想來想去,多少能猜到一些,尤其是第二三條,倒是有點佩服燕王的理性。

隨即陳祉便代表大家問道,“老朽有心響應殿下的舉措,可這出海也不是說弄就能弄的,要有能遠洋的海船,經驗豐富的篙師水手,籌措貨物也要資金和時間,海上也不安靖,天災且不說,碰到隻能算命不好,可遊蕩在南海的海寇如過江之鯽,這難為之處實在有點多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