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攻變成夾道歡迎,數千塔亞勇士眼中儘是錯愕與茫然。
趙孟啟攙扶著沐化走在最前麵,仿佛一對忘年交,熱絡地談笑著。
伍瓊帶著重甲親衛隨扈在後,武器都收攏起來,隻是行走時的鏗鏘依舊給土人極大的壓迫感。
進了寨子,臨近木塔時,趙孟啟停下腳步,沉靜著看了好一會。
沐化有些澀然,“蒙昧陋習,讓殿下見笑了。”
趙孟啟神情顯得雲淡風輕,“倒也不算什麼,每個族群都有過類似的階段,隻是有些族群走得快一些,有了更加先進的文明,更為人性的習俗,在我個人來說,願意儘可能的包容和尊重每個族群的習俗和信仰,更加願意幫助走得慢的族群能跟上時代的潮流,畢竟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太過落伍最終難逃消亡。”
話裡的意思,沐化還是聽得出來的,塔亞族要麼接受‘幫助’,要麼隻有消亡。
“殿下胸懷寬廣,乃天下萬民之福,隻是突然間把祖先遺留全都拋棄,那又何嘗不是消亡呢?”
這是要討價還價了。
趙孟啟笑了,誠懇道,“大祭首的顧慮不無道理,每個族群都應該有自己的根,我們漢人也尤為崇敬先祖,不過進步並非是拋棄,而是新陳代謝,這是天地間普遍存在且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當然,其中該如何取舍選擇,還是掌握在你們自己手中,我隻是提供幫助而已。”
“隻要歸化於朝廷統治,你們依然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祭祀自己的神靈與祖先,而朝廷可以向你們提供更高效的生產技術,更先進的器具,使你們糧食物資更加充裕,能夠繁衍更多人口,也能給你們提供保障建康的醫療,開啟靈智的教育,平和安詳的環境,甚至在很長時間內免除你們的稅賦。”
在趙孟啟看來,一個連文字都沒有的民族,其實很容易被融合,並非一定要靠殺戮來達成目的。
而這個時代,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民族意識,甚至於對更高文明有種天然向往,所以隻要手段柔和,根本不用擔心會出現什麼抗拒。
這其實也是漢文化極為擅長的事,華夏民族本來就是通過不斷融合而形成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漫長的時間,付出較大的成本。
所以對於有些過於野蠻的族群,就未必值得使用這個方式了。
沐化權衡著趙孟啟給出的條件,緩緩問道,“那,我族能為殿下,為朝廷做些什麼?”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沐化或許不知道這句話,但懂得這個道理,燕王承諾付出這麼多好處,還免除塔亞族的稅賦,那塔亞族也得給出相對應的東西作為交換。
“簡單。”趙孟啟淡淡一笑,看了看周圍的塔亞勇士,“兵役,我需要塔亞族提供優質的兵源,不過大祭首也不用擔心自己族人會淪為消耗品,我對麾下軍人都會一視同仁,給與優良的武器裝備,提供充沛的後勤保障,日常會有軍餉,作戰會有犒賞,立功會有褒獎,戰傷會有治療和補助,陣亡會有撫恤和祭奠,絕對會比狩獵收獲要多得多。”
也許塔亞族人如今都是自給自足,連商業和貨幣都沒有,但趙孟啟會把這些都帶來的,相信沒有人能拒絕更好的生活。
對沐化來說,塔亞族男人本就崇尚戰鬥,以獵取敵人首級為榮耀,從軍打仗正是樂得其所,而且也能減少甚至完全消弭內部征伐。
隨後,沐化與趙孟啟在密密麻麻的人頭前又詳細交流了好一陣子,然後達成了初步共識。
進入公廨後,分賓主而坐,接下來便是沐化負責說服族人,而趙孟啟隻是笑著旁觀。
過程中難免有許多異見和爭執,隻是每每看到站在趙孟啟身後,猶如巨靈神一樣的伍瓊,以及幾十名威武的甲士,反對者的氣勢便越發低落。
最終在大祭首的利害剖析與苦口婆心中,絕大部分部落的頭長選擇了歸順。
畢竟燕王在明麵上給了他們很大的自主權,基本沒有改變他們內部格局,總的來說是利遠大於弊。
在大祭首的指導下,各部頭長一一向趙孟啟參拜,於祖靈麵前宣誓效忠。
事情進展的比預想中還要順利百倍,心情大好的趙孟啟也批發出了大量官爵,沐化甚至得到了一個宣奉大夫的正三品高封。
也不隻是個名頭,如告身印信、官服配飾、俸祿恩賞之類該有的都有,畢竟宋朝不像某大清那樣摳門,連官服都要自備。
得花點錢,但總得來說也算是惠而不費,可預見的收益肯定比這要高,作為上位者,摳門是沒有前途的。
……………………
九月初十,鹿城。
大約是箭矢真的緊缺了,宋軍的防禦力度嚴重下降,部族軍很是輕鬆就靠近到了護城河邊。
受限於人力,鹿城的護城河挖得多少有些敷衍,深不過八尺,寬不到兩丈,距離城牆也就三丈多點。
挖出的泥土大部分用於碼頭,另一些就夯堆在內側河岸,修了一道七尺高的羊馬牆,比尋常羊馬牆高了兩尺,也算是一種彌補措施。
見部族軍近在咫尺,宋軍終於開始探頭發弩,同時射出了數百支弩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