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地之白,自如雪,精巧之致,幾於鬼斧神工,此乃一絕也。”沈愈將小碗放到八仙桌上的同時嘟囔了一句。
他在裴玉琴的密碼箱取出強光手電對小碗打了下燈,“嗯,胎壁薄如紙,燈光照之背麵亦能辨正麵筆劃顏色,二絕也。”
“花有露光,鮮豔纖細三絕也。”
“陳哥,你這是琺琅flng彩啊!”
“琺琅彩?這是個什麼瓷器?”陳大山有些懵圈的問。
裴玉琴解釋道:“琺琅彩也叫古月軒瓷,創燒於康熙末年,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
“琺琅彩屬釉上彩之冠,更有瓷器之翹楚,官窯中的官窯之美譽。
“這種瓷器屬皇家專賞之瓷,連算得寵的近臣也不會說隨隨便便就賞賜一件,賞賜官窯瓷器的很多,賞賜琺琅彩的極少。
“簡單點說,在清朝瓷器中最好最頂級的瓷器,就是您這琺琅彩了,並且沒有之一。”
陳大山咽了口唾沫:“比清三代的青花瓷或者粉彩瓷還珍貴?”
裴玉琴笑笑:“康熙青花,雍正粉彩固然珍貴,但除了最稀有頂級的外,大部分官窯瓷比起琺琅彩來什麼都不是。”
沈愈長舒一口氣道:“是啊,市場上有琺琅彩現,必有天價之說,又有十粉彩不如一鬥彩,十鬥彩不如一琺琅的說法。
“因為這種瓷器是完全不計成本的燒製,並且出成品極難,屬於十難得一。
“清三代琺琅彩從開始燒製開始到關爐最多也就是上千件,現在保存完整的可能也隻有百多件,在市場流通的隻要上了拍賣會馬上就會被拍走。
“官窯青花粉彩,皇帝一高興還可能賞賜給百官,但是這玩意就是皇族自己玩,從不賞賜大臣。
“直到清末民初,一些大型古玩店也不過有一兩件琺琅彩壓堂,往往也成為不輕易示人的鎮店之寶。
“清末民初京城著名陶瓷文物收藏家沈吉甫,從光緒二十六年收集到民國二十年,這31年的時間裡,珍藏名貴古瓷有千餘件之多。
“僅有一件乾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