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無人出價(2 / 2)

“大恩不言謝,走,咱們也去看看柴窯真器去。”說完,沈善儒拉起沈愈就朝鑒賞台走去,他身材魁梧,再加上一身天生的霸道總裁氣勢,很多人竟然主動給他讓路,就這樣毫無阻礙的來到了玻璃櫃前。

沈愈也跟著沾光,否則他自己根本是擠不進來的。

隻見玻璃罩中有一個木托盤,托盤明黃色錦緞上放有大屏幕上的那件筆洗殘器,除此以外竟然還有一塊長約七厘米,寬約三厘米,厚度也就是一厘米不到的天青色瓷器殘片。

殘片之釉光與筆洗殘器一般無二,光可照人,看樣子應該是筆洗殘器的某部分碎瓷,估計是買一件送一件。

沈愈細細觀賞了十幾秒,總體而言,這瓷片相當符合柴瓷: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的描敘,不管這薄如紙說的是胎體還是釉色,都非常的貼切。

但唯一的問題是沒法上手感覺一下,不上手根本無法感受釉質到底是什麼感覺。

當然,話說回來,拍賣的瓷器就沒有讓上手的,想上手除非你自己買下來。

這時一個綢衫老頭開口了,隻見他搖頭晃腦的念道:“明初曹昭在所著的《格古要論》有言:柴窯,出北地,世傳柴世宗時燒者,顧謂之柴窯,釉為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多黃土足,近世罕見。

“此器除了底足與曹昭所說不同外,其它皆是一樣,當然,並不是全部柴窯都是露胎,也有滿釉柴窯瓷。

“所以,古人誠不欺我,今見此殘器,果然如此,此器真可說是稀

世奇珍啊!”

此人坐vip貴賓席的第一排,他身邊還站有兩個精神威武的壯漢,其地位應該不低。

果然,這老者剛說完,人群裡就有人附和:“吳老所言極是,明代文人謝肇淛在他所著的《五雜俎》中說:陶器,柴窯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與金翠同價矣,蓋色既鮮碧,而質複瑩薄,可以裝飾玩具,而成器者杳不可複見矣。”

“那老人家說的什麼意思?”沈善儒撓撓頭朝沈愈問了一句。

沈愈笑笑:“說的是古代一本鑒定書中的一段話,意思是說,古時的柴窯建在華夏北方,是柴世宗也就是柴榮令人建造的。

“柴窯瓷器是釉色天青,手感溫潤,表麵呢又有細紋,大部分瓷器的足底都是粗黃土的顏色,並且在明初基本上就看不到了。

“後麵的人說的是明末一位收藏家書中的話,意思在明末時柴窯碎片已經與金玉同價,並且基本看不到成器。”

章宗寶看了看時間,開口道:“北宋文豪歐陽修有言:柴窯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得用金子包裹才能顯其珍貴。

“民間傳說柴窯殘片當值千金,這個有些誇張了,但這件殘器絕對值得收藏。

“柴窯黃土為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此器精美絕倫非後人所能偽,這件柴窯三足筆洗殘器的起拍價定為:五百萬元。

“現在我宣布,二號拍品競拍開始……”

可是,主屏幕上並沒有第一幅字畫那樣爭相出價的情景出現,足足過了一分鐘,愣是一個出價的都沒有。

章宗寶表麵雲淡風輕,心裡卻是懵圈的,他心中暗道:“這是怎麼了?怎麼沒人出價啊?”

這件柴窯三足筆洗是他從一位老友處用一副明代陳淳真跡花鳥圖換來的。

章宗寶他本身就是一位瓷器鑒定大師,更是找了三位瓷器鑒定的大行家幫忙掌眼,無一例外都是鑒定為柴窯真器。

話說回來,就算這件三足筆洗是贗品,想他們這些玩了一輩子瓷器的人都看不出來的東西,這些所謂的收藏愛好者反而可以看出來?

肯定是不能啊!

但看不出來,為什麼又不出價呢?

貴了?

也不貴啊,官窯殘器都能拍出數百萬元的價格,更彆說瓷中之皇柴窯了,這件柴窯殘器低於八百萬他都算賠錢,畢竟那幅陳淳花鳥圖都價值八百多萬,至少拍出一千萬才算賺一點。

開拍前,章宗寶對於這件三足筆洗很有信心,認為至少會達到一千兩百萬,現在無人出價可就尷尬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