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分田,製稅(1 / 2)

冬日是大漢百姓最為閒暇的時日,但這種閒暇也隻是相對而言,對農民們來說,是沒有時間可以真正休息的,農田可以暫且歇歇,人卻還要接著忙活才行。

如收冬瓜、試穀種,糴粳稻、粟、大小豆、麻子、胡麻,收糞草,收柴炭,鋤油菜,燒荒,墾秧田,這些都是冬日要忙活的活計。

如修繕塬牆、搭建牛棚、修複農具、清理池塘溝渠、建造舟車這些活兒,農忙時節根本顧不上,也隻有冬日才好騰空來做。

所以冬日雖說是農閒,實際上還是難得有閒。

生產力低下的時代,每一天的時間都十分重要,容不得浪費清閒。

漁陽的冬日,也少不了這些活動,黃巾的到來並沒有破壞這裡的生活軌跡,百姓們依然是該乾什麼乾什麼。

農田裡,正有許多農民正在挑著糞水,混雜秸稈果皮樹葉青草,正在漚肥為來年的耕種做準備。

做這些事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有著十足的勁頭,每一下勞作,都讓他們感覺到十足的喜悅和興奮,這是以前他們乾活從來沒有過的狀態。

以前乾活,是給家主乾活,辛辛苦苦勞作一年,不僅要繳納田租,還要償還租用農具耕牛的錢,最後剩下來的一點收成還不夠糊口。

每到冬日斷了糧,就隻能看著日漸見底的米袋發愁。

到了撐不下去的時候,就又得向莊子裡借糧過活,然後來年計算利息,又要多還一大截。

這樣年複一年,雖然辛苦勞累一點沒減少,但日子偏偏越過越苦。

說不得到最後,就得把兒女送去莊子當婢女小廝,自己也要不斷給莊子做更多額外的活計,才能勉強存活。

在莊子存活日子難過,但其實自家有田的自耕農,也一樣不好過。

給莊子乾活,至少不必被官府的徭役賦稅困擾。

而自耕農平常倒是還好,一旦到了兵荒馬亂的時候,朝廷的各種苛捐雜稅就要一個接著一個出現了。

大漢帝國這裡出現叛亂,就必定會對天下百姓加征一次賦稅,那裡再出現一次叛亂,就又得再來一次,每一次打仗,都要征調民夫無數,百姓根本過不得安生日子。

事實上如今的光景,自耕農的日子就一年比一年難過,甚至還比不得莊民,最後難免也要賣田度日。

但現在不同了,他們再也不是給家主乾活兒了,而是給自己乾活了。

他們正是黃巾來到漁陽後,第一批分到田的農民。

清丈土地是個細致活,而且還要統計各莊各鄉的戶口,這對普遍文盲的黃巾,實在是個巨大的挑戰。

所以這事兒愣是做了小十天,中間也經過了各種錯誤和混亂,才算是剛剛開始鋪開了。

第一批土地分配雖然慢,而且過程緩慢曲折,但真正落地的時候,依然讓所有的百姓們安下心來。

百姓不在乎慢點,也不在乎中間有多少錯誤,他們隻要最終看到黃巾真的說到做到了,那就可以了。

不知道多少人在分田大會上聽到自家名字時候,忍不住痛哭流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