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張仲景不信,許辰當即遣人取來一個泥爐,當場就燒了起來,經這麼現場一實驗,張仲景頓時看直了眼。
這蜂窩煤不論燃燒時間還是使用難度,都比百姓用的煤球不知好了多少,甚至比柴火還要經燒。
張仲景熬製湯藥時常也是要燒爐,對這個事情並不陌生,這麼一看,他立刻就察覺到這玩意兒的確是一種極為合適的燃料。
“此物製作簡單,本座已經打算開采煤礦,專門生產這種蜂窩煤,往後賣與百姓使用,時日久了後,多少能夠改變百姓習慣。”
許辰一邊擦著黑乎乎的手,一邊就笑著說起自己的計劃。
張仲景雖然嘖嘖稱奇,但也知道僅僅這樣恐怕還是不夠。
小民生活艱難,一切多餘的非必要支出,他們都是能免則免,即便這蜂窩煤便宜好使,那也比不上他們自己上山砍柴成本更低。
他剛要這麼說,但話臨到嘴邊,想起許辰此前所說“有難處就解決難處”的話來,最後搖頭就變成了點頭。
是啊,這世界做什麼事情不難呢,總不能因為難就不做了。
把蜂窩煤弄出來,一來是有助於推進飲食衛生的問題,二來許辰也是在儘量發掘可能的經濟產業。
一個蜂窩煤產業或許不算什麼,但是這樣的產業發掘的多了,黃巾也就能在田稅之外獲得更多的財政收入了。
不過許辰今日叫來張仲景,卻不僅僅隻是說蜂窩煤的事情,而這另一件事,顯然更加讓張仲景感興趣。
“道長所說《赤腳醫生手冊》,在下認真思量之後,實在覺得這是極好的方式。
吾不需教授那些疑難雜症的療法,也不需要教授高深複雜的醫理知識,乃至都不必探討藥方成理。
隻需要解決常見病症,隻需要教授簡單治法,百姓身邊能用什麼手段,吾就鑽研這些手段。
這或許不能培養出合格的醫者,但有個赤腳醫生讓百姓能稍有手段應對病痛,那也極有意義。”
一說到自己的老本行,張仲景明顯就變得興奮起來,一說就沒完了。
也實在是許辰提出的這個想法太有建設性了,他一聽就覺得靠譜。
正因為他是醫者,他才更加明白百姓有多麼缺乏治療,天下生民何其多,然而醫者寥寥無幾,便是分成八百瓣,也不夠用的。
弄這個《赤腳醫生手冊》,或許最終培養出來的是大量半吊子醫者,但那也比沒有醫者強得多了。
隻是,就如推行衛生飲食會遇到難題一樣,這《赤腳醫生手冊》要弄起來也一樣不容易。
“這法子好是好的,隻不過就算我把手冊編出來,普通人也多半不識字,他們沒法學啊?”一想到這個,張仲景就有些鬱悶,這難題可比解決衛生飲食難的多了。
許辰卻毫不在意,隻是淡淡笑起來:“沒什麼問題是完全解決不了的,想辦法也就是了,本座會從黃巾開始進行掃盲運動,再從黃巾往民間擴散,五年不夠就十年,十年不夠就二十年,總有一天世人就看得懂了。”
張仲景聞言,一時有些怔然,看著許辰的眼神一下變得有些複雜起來。
這種恒心和公心,真的是一個反賊該有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