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衛兵走過去把老人攙扶起來,看了一眼後麵群情激奮的村民,心裡一時大為感動,他感覺到了村民和自己的心意,似乎是完全相通的一個方向。
或許這正是黃巾所追求的意義......
“鄉親們,我知道你們的心意,但打仗用不上全都上陣,種田也是咱們的大事不能放下,這次打仗我們隻從村裡征用五十人力,取三十青壯充實軍隊,取二十民夫運送輜重,再多的話咱們也不收了!”
督衛兵一邊說著,一邊扶著老人坐下,還虛壓雙手,讓疲憊的鄉親們也都坐下休息。
而聽到黃巾這次隻征用五十人,老人一把抓住了他的手,擔憂的問他。
“五十人可夠用?俺知義師仁義,但這種關頭可不是憐惜俺們的時候,該用就用,不然仗打輸了,那可就什麼都沒了,老漢我都知道的道理,義師可不能糊塗啊!”
其實一個村子征用五十民力,這已經不少了,朝廷征徭役也不過如此,更不要說如今還是農忙時候,便是官府也不會選擇這個時候耽誤農事。
偏偏如此,老人還主動為黃巾擔心起來,生怕黃巾人力不夠打不贏仗。
這上趕著要去服役的情況,卻是大漢朝廷未曾出現過的。
這倒也不僅僅是因為百姓們擁護黃巾。
而是小民也有自己生存的智慧,他們明白自己如今和黃巾是一條繩的螞蚱,仗打輸了大家就都玩完了,這時候沒人會去計較這些東西,先把仗打贏了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點,其他村民和老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參加作戰情緒十分高漲。
但是黃巾既然要區彆官府,那自然不會把這征用算作徭役。
“鄉親們放心,這五十人絕對夠咱們打贏官兵了,當然咱們也知道,少了這五十個人,農活就不好乾了,但沒有關係,各家各戶出用人力影響了收成的,屆時咱們會一一核算補貼回去!”
聽到督衛兵如此承諾,眾多村民都是一怔,隨後就都是鬆了口氣。
他們不怕跟黃巾出去打仗,就怕缺了自己的勞力,家裡的農田不好伺候,到時候少了收成那可真要難受死了。
既然現在黃巾如此公道,那麼耽誤一點收成,也不是不能接受,這也算免去他們一個擔憂了。
然而還不等村民們回過神,督衛兵就右手一揮,再度告知一個事情。
“並且,咱們黃巾不會無償差使百姓,此次征用人力不做徭役,每個人都可以計薪拿餉,此次充軍之青壯每日計餉七錢,運送輜重之民夫每日計餉五錢,若是有人戰中陣亡,則戰後額外計三倍撫恤!”
此言一出,百姓們麵麵相覷,他們初時不敢相信,好一會兒才慢慢消化了這個事情。
出去當兵打仗,還能有餉錢拿的?
如果不是說話的人是黃巾,那他們是一百個不相信,隻因在他們的念頭裡,根本就沒有軍餉這個概念。
大漢當兵打仗,皆是朝廷征發兵役,根據服役的地方不同,兵員種類也有所不同。
在本地服役的話算是役兵,如地方郡縣兵卒皆是此類。
若是去邊地服兵役,則是算戍卒,原破虜校尉鄒靖手下精兵則是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