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軍隊足夠龐大之後,光是輜重就足以拖慢大軍的腳步。
不過此戰並非遠征,加上此時周邊幾縣隻怕尚在忙碌春耕,所以許辰並不擔心輜重隊伍的安全問題。
於是大軍出征之後立刻分成兩個部分,先有大軍五千快速行軍,後方另遣兩千軍護送輜重隊伍。
而此行,他第一個目標,便是三縣居中的平穀!
漁陽大軍出動的動靜,自然瞞不過周邊幾縣的眼睛,大軍不過行至半路,平穀便已經得知消息,而這也把如今平穀的主事人給驚住了。
如今平穀的話事人,並非是縣令,因為平穀的縣令早在黃巾初起的時候便被殺了。
黃巾運動來的十分猛烈,縣令身死其實都算不得什麼,即便是幽州刺史郭勳,廣陽太守劉衛這種地方巨吏,反應不及之下也一樣死在黃巾之手。
黃巾給大漢的傷害,很大程度上是癱瘓了大漢的官僚體係,大腦無法指揮四肢的時候,四肢也就隻能自己開始乾活,自此之後大漢對地方也就徹底失控了。
漁陽幾縣,平穀獷平兩地就是如此情況,兩地縣令均死於黃巾,於是本地世家大族就開始站出來掌控局麵,最終把本地的黃巾平息下去,而在這場大亂中走出來的,正是漁陽張氏世家。
作為漁陽大姓,張氏於平穀獷平均有分支,今時氏族領軍人物,便是平穀張純、獷平張舉兩人。
此二人曾經均在外地就任太守,如今也都離任居家,黃巾一起,他們則再度走上台前,在縣令空缺官府不能發揮職能的時候,自行填補了這個權力空缺。
不過漁陽郡上頭畢竟還有太守王澤,他二人也就能在各自縣發展了。
一直到三四月前一支不知哪裡冒出來的黃巾,竟忽的把漁陽縣給端了,太守王澤也被一並俘虜,這下頓時讓張純張舉起了心思。
他二人自然看的出來,黃巾之後,大漢地方近乎自治,這時誰能統合本地力量,誰就能成一方豪傑。
即便以後大漢緩過神重新委派地方官吏,那在此之前的時間窗口,也能為自家謀取足夠的利益。
而且聽聞涼州又有反賊作亂,大漢眼下四處起火的窘境誰都看得出來,帝國的威嚴遭受巨大打擊,心懷野望的地方豪強就未必能對朝廷剩下多少畏服了。
張純張舉正好不是什麼安分的家夥,眼見漁陽無主,他們也就打算以討賊名義,把各縣的大小豪強都綁在自己的船上,隻是這事兒辦的不怎麼順利。
雖說在地方上,豪強一向是以世家馬首是瞻的,但也不是徹底把自己賣出去了。
世家要支使驅策豪強,中間也少不了要做出一些利益許諾,正是這拉扯之間,轉眼便過去三月。
黃巾在涿郡與漁陽郡作風不同,本地豪族也就反應不一。
在涿郡時,涿郡豪強眼裡的黃巾是凶狠殘忍的,隨時都有可能殺到自己頭上,且可怕的戰力讓他們膽戰心驚,由不得他們不聯合起來討伐。
而在漁陽豪強眼裡,黃巾倒還算安分,盤踞一縣便沒了動靜。
沒有那種危機緊迫感,隻要不打到自己頭上,倒也沒人願意去掃他人門前雪,張純張舉再想聯絡本地力量,自然就要費力不少。
好不容易統合各縣力量,張純張舉隻待春耕之後,便要發兵討賊,屆時漁陽之利益大家皆可分得,張氏也能合本郡之力壯大自身,後可觀大勢變化,再思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