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我們黃巾太有實力了(2 / 2)

隻不過如今黃巾的素養足夠優秀,即便是建設營寨的時候,也時刻有兵營保持防備,張純大軍進攻而來,很快就遭遇到黃巾的強力還擊。

一萬多兵力,處於大軍最前方的就是兩千重甲步卒,隨後才是數千普通士兵,後方則是兩千甲兵以及一千重騎作為後備軍隨時待命。

兩軍步卒開始作戰,雙方戰鬥素養的差距肉眼可見的開始出現。

黃巾這邊在宏觀的整體陣型始終保持著穩定堅固的狀況,中軍左右營彼此進退,以良好的進攻節奏把張純大軍逼得節節後退。

而具體到作戰的局部上,除開單獨序列的甲兵銳士,普通黃巾的每個百人隊都是功能齊全的複合型小隊,相互配合以嫻熟的合擊作戰,往往能產生極強的效果。

每個百人隊,基本都是三十長矛兵,三十刀盾手,四十配備著環首刀的弓弩手。

在戰場的最前端,敵軍即便拚命衝開了前方甲兵的陣型,他們首先麵對的就是由刀盾手組成的第二堵人牆,人牆的後方,有持有近乎三米長戰矛的士兵掩護刀盾手拚殺。

更讓張純軍絕望的是,他們在麵對這些的時候,還會有數不清的弩箭十分精準的向自己射擊。

雖然經過改製的連弩在威力射程上,都不如弓箭和強弩,但它強在射速高啊,射程不高威力不大,那就把作戰場景放在十幾二十步這樣的中距離上,這就完全可以彌補現有的缺點。

更重要的是,在如今鐵製品生產效率極低的時代,連弩拿出來用一打一個準。

每一個百人隊配四十名弩兵,放大到數千兵力的大軍團,那就是一兩千的弩兵,而且這些弩兵不是單獨序列,而是混合編入每一個百人隊裡,這讓他們在局部的小戰場也能發揮靈活強力的戰鬥作用。

經過改進的連弩配備有基礎的瞄具,十幾步的距離幾乎是指哪打哪,還能保持高頻射擊,這讓連弩兵在戰場上有了強大的作用。

張純大軍衝殺過來,馬上麵臨的就是數不清的弩機射擊,十幾米的連弩威力絕對不是血肉之軀可以承受,隻要吃上一箭,即便還活著也會瞬間喪失戰鬥力。

如此作戰之下,張純軍根本就沒辦法應對,很快攻勢就被壓製下去。

而兩側的烏桓突騎也不甘平靜,近萬的騎兵瞬間出動,幾乎圍住了黃巾陣地的全部側後方,然後就開始了蓄力衝擊切割邊角。

黃巾後方陣地雖然不是甲兵,他們的長矛和連弩卻也讓騎兵不好受。

但烏桓騎兵畢竟足夠多,輪番衝擊之下,也確實給黃巾的後方帶來巨大壓力。

此時整個戰場便是黃巾處於優勢的一種狀態,唯獨隻有邊角的一處陣地在烏桓突騎的猛攻之下慢慢被打散衝垮,已經明顯成為了黃巾的一處弱點。

而也就是這個時候,黃巾在後方預備的甲兵和甲騎也就隨之而動,向著烏桓騎兵主動發起衝鋒。

甲兵也好甲騎也好,都不會懼怕烏桓這種突騎,隨著他們加入戰場,烏桓騎兵的攻勢頓時遭到遏製,自身戰陣這個明顯的弱點,便也就彌補住了。

“烏桓騎兵好厲害!”驚魂未定的黃龍,看著被後方甲兵趕跑的敵人,頗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與他共同作戰的張白騎也同樣感覺後怕,剛才若不是等來了支援,自己這裡就要被烏桓突騎給打崩了,到時候自己助戰隻怕是幫了倒忙。

“烏桓騎兵確實厲害,但咱們幽州兄弟們更厲害!”

緩過神來之後,張白騎一看局勢穩定住,更是驚歎起來。

隻有親自和烏桓騎兵交過手,才能感受到突騎進攻的那種強大壓迫感,那種衝擊就如不可阻擋的洪流,讓人絕望和無力。

一個烏桓騎兵的衝鋒,每與自家兄弟產生交錯,那必定會奪走一條生命,他隻能看著自家兄弟隻能被敵人一個個的衝殺致死,不要說反擊了,抵抗都十分困難。

烏桓騎兵已經讓他們覺得強無敵了,如今看到幽州兄弟甚至能攆著騎兵跑,這更是讓他們震撼。

這一次更加直觀的親身感受,他們對幽州黃巾的實力有了新的認知,以前知道很強,但不知道這麼強,有這麼強,難怪對烏桓來襲還能那麼淡定。

自家兄弟實力強,那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黃龍的神情也就跟著亢奮起來:“我們黃巾真的太有實力了,今日與幽州兄弟共同退敵,白騎回去之後,可有得吹噓了。”

張白騎也隻覺完全放心,黃巾這麼強了,還能擔心沒有前途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