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能說劉協雖然比以前成長了一些,但依然天真。
“咳咳,陛下,此事恐怕還不到時機,如今如曹袁這般大臣皆是兵強馬壯,是陛下可以倚仗的重臣,陛下先借助他們的力量安定天下,再圖此事也不遲。”
雖然傅燮也知道,一旦去了曹袁那裡,免不了要被控製,但這是沒得選的事情。
至於什麼借助他們的力量安定天下再謀後事的話,那更是自我安慰而已。
真等到諸侯安定了天下,那時候天子也就沒用了,彆說做什麼事情了,這天子的名頭還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
當然,世事無絕對,至少傅燮心裡便有靜待時機的念頭。
沒人能預料世事發展,誰知道會不會有峰回路轉的時候,一旦讓傅燮找到機會,他必定要幫助天子重振君威!
劉協似乎聽懂了傅燮的話,明白自己的想法太過幼稚,雖然心裡不甘,但也隻能作罷。
但就算要考慮移駕的事情,卻有另外讓他氣憤的事。
“朕有聽聞,袁紹此人昔年曾有圖謀奉立劉虞為天子另起爐灶的打算,隻是劉虞被黃巾所害此事才算作罷,此人既無尊朕之心,又何必過來迎駕,豈不是無恥乎?”
傅燮聞言,頓時明白,劉協這是記恨上了袁紹,隻怕是更加傾向於移駕曹操處了。
當初確實是有這麼回事,隻不過對於袁曹這等諸侯來說,禮義廉恥那是拿來嘴上喊的口號,實質上沒人會真的把這些東西當回事。
如今袁紹慘敗於玄夏手裡,威望隨之大損,此時正是需要增加聲量的時候,天子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隻不過,有些事情隻怕不是劉協喜好所能決定的。
正在他們商量之時,忽有小黃門慌張跑來稟報消息:“陛下,有冀州牧袁紹遣使者率大軍入京,是要迎駕陛下前往鄴城!”
“什麼!”劉協大驚,一下就從龍椅站起,臉上浮現驚怒之色:“他想做什麼,這究竟是來迎駕朕的,還是來挾持朕的!”
傅燮也是一下就皺起了眉頭,對袁紹這種做法頗為不喜,但他也明白,朝廷根本沒有選擇。
誰也沒料到,袁紹前麵派來的使者隻是虛晃一招,後麵的大軍才是真正的手段,這家夥根本就沒打算讓天子和朝廷做決定,而是霸王硬上弓了。
如此挾大軍而來,朝廷和天子便是不從也得從了。
果然,不多久朝臣就回返來到大殿,眾臣一見天子,便連忙諫言讓劉協下詔移駕鄴城,並表彰袁紹迎駕之舉。
劉協氣的臉色變幻,但在眾臣的一致勸說之下,最終也隻能答應下來。
袁紹如此強來,劉協不僅不能生氣,反而還要主動予以配合,不然矛盾公開化之後,下不來台的反而是劉協自己。
天子移駕之事,就這麼稀裡糊塗被決定下去。
事實上,此事袁紹能夠得逞,隻不過是他反應更快了一步。
就在袁紹迎駕大軍的後方,緊隨其後的其實就是曹操的迎駕大軍。
此事便是誰先搶占先機,誰就能贏,奈何曹操還是輸了這一頭。
至於聽聞袁紹把天子接走,曹操是如何氣憤的把飯碗都倒扣桌上,這就是不必細說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