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隆中對(1 / 2)

茅屋居室之內,諸葛亮與劉備席地而坐,此時徐庶與關羽皆在屋外守候,畢竟此來是劉備招攬諸葛亮,究竟能否成功,還需看劉備是否有足夠的魅力令諸葛亮願意跟隨,這種事即便是徐庶在一旁促成,也起不到太多作用。

屋中一片安靜,兩人各自從之間的小桌上端起茶杯,然後微笑飲下。

如此之後,他們也沒有急著說話,而是彼此觀察起來。

諸葛亮心如明鏡,自然知道劉備來意,不管最終是否要跟隨劉備,他都會好好觀察一下這天下間為數不多的英雄人物。

而劉備也同樣審視著諸葛亮,他很好奇如此受徐庶推崇的,究竟是怎樣一個大才。

在劉備看來,徐庶已經是當今天下不世之英傑了,很難想象眼前這個號為臥龍的人,還要比徐庶更加優秀厲害。

這一看之下,兩人不約而同的點起頭來,觀相識人雖不能深入,卻也可以淺知。

諸葛亮隻見劉備麵目寬厚,目光沉穩,隱隱能感受到仁義氣度,又隱隱透出包容和堅強的特性,這第一印象,就已經讓諸葛亮頗有好感。

而劉備更是越看越喜,他隻覺得諸葛亮此人眼神銳利,但一舉一動卻又雲淡風輕,偶爾輕搖羽扇更是彰顯從容自得,好似天下事物儘在掌握。

且不必試探真才實學,光是諸葛亮這賣相,就已經讓劉備為之心動了。

許久之後,劉備才放下茶杯,麵色也緩緩嚴肅起來,先是朝著諸葛亮拱手行禮,隨後才出聲說話:“元直常說臥龍之才為當世之首,朕難耐心中渴求特來拜會,惟願閣下能解朕心中困惑。”

諸葛亮嗬嗬一笑,再度給劉備添置茶水,這才慢悠悠點頭:“亮不過鄉野村夫而已,實在擔不起元直抬舉,不過陛下若不介意在下一點拙見,亦可問之。”

劉備聞言,忍不住先發出一聲歎息,語氣也儘顯憂慮:“今漢室傾頹,逆賊竊命,社稷蒙塵。朕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誌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此問一出,諸葛亮並不急於應答,隻是慢慢收起了笑容,隨後站起身來在屋中搖著羽扇來回踱步。

這一問,卻是劉備為蜀國問前途戰略,這既是表明自己之誌向,也是考驗諸葛亮的本事。

題目太大,自不是一下就能給出答案,劉備卻也不做打擾,靜靜坐在一旁看著諸葛亮沉思。

隻是讓他有所憂心的是,他分明看到諸葛亮眉頭鎖住,麵呈難色久久不散。

難道,今日之危急局麵,連眼前這“臥龍”也不能做解嗎?

這個題有解嗎?

諸葛亮搖了搖頭,神色之中是一種無奈。

其實不用劉備來問,他早就對天下局勢了然於胸,也十分明白蜀漢和吳國所圖之事,早已不可為了。

蜀漢和吳國局麵雖然差,但也不算太差,兩國各據兩州之地,劃江而據,事實上完全可以滿足小國安身立命的需求,若是好好經營,將來圖謀北伐也未必不行。

可問題就出在對手的身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