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啊,我有個問題想問一下。”
許臻和陳正豪的這段對戲結束後,總導演高縝樂嗬嗬地看向許臻,道:“你為什麼背彆人的台詞?”
“哈哈哈”
這個問題一出,周圍頓時響起了一陣低低的笑聲。
許臻略一思索,道:“因為,我想通過背台詞這種形式,來增加對江東群賢的了解,更接近真實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的狀態。”
說話間,環視眾人一圈,麵色誠懇地道:“江東子弟多才俊,這段戲涉及到的角色,個個都是名家大儒,曾經在曆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隻不過,由於篇幅所限,無法將每個人物都儘數照顧到,殊為遺憾。”
“我多背點台詞,日後周瑜跟這些角色相處的時候,心中就多了一份了解,更容易準確地把握當時的心理。”
聽到他這樣說,方才這段情節涉及到的幾位演員同時感受到了來自許臻的重視,各自心下一喜。
尤其是薛綜、陸績、程秉等幾人,在劇組中總共沒有幾句台詞,基本上一直是主演們的背景板。
這類角色在其他劇組裡,幾乎可以被稱作是群演了。
但許臻這樣說,無疑是把他們所出演的角色提高了一個檔次。
幾人聽到這番話,看向許臻的目光頓時又柔和了不少,感覺這小夥子越看越是順眼。
嗯,不愧是我們江東的臉麵,確實是沒給我們丟人!
而許臻這時候站在座位上,感受到了來自周圍人的善意目光,也是略覺欣慰。
剛才這兩句話說得還算妥帖吧?
他當然沒有胡說八道,他確實是基於上述理由,把江東這邊的劇本從頭到尾仔細翻了一遍,並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但至於為什麼會背彆人的台詞
港真,許臻沒有故意去背。
這些角色每個的台詞都隻有兩三句,看一遍還背不下來嗎?
再拗口,還能有拗口?
但是通過在演藝圈混的這兩年,許臻已經逐漸明白了,這種話是不能說出來的,否則容易討打。
總導演高縝聽到這個解釋,也對許臻的態度十分滿意。
他背台詞的這種行為看似笨拙,實則是精益求精、踏踏實實。
年輕人就是要有這種一絲不苟、求真務實的精神,
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好高騖遠,不眼高手低,這樣的人日後必成大器。
高縝原本用許臻來演周瑜,隻是看中了他的氣質和外在形象而已。
可如今卻發現,這個年輕人不僅形象好,心性也好,台詞功底過硬,演技更是可圈可點。
此時的他比起當初在酒店中試戲時,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截。
這讓高縝不禁有些猶豫:原定的拍攝計劃是不是有些薄待周瑜了?
江東組這邊,各方麵的配置都是全劇組最差的,彆說跟蜀漢、曹魏相比,便是連前一陣子的呂布、袁紹組的配置都不如。
是不是有點過分?
這可是周郎啊!
赤壁,是三國周郎的赤壁!
如果拍攝得好,周瑜絕對是中一個巨大的亮點,高縝可不想由於妝沒畫好、光沒打好、攝像角度沒找對這種迷之原因,導致自家劇組的門麵擔當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