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影視的會議結束之後,蔡實踐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麵對著桌上厚厚的一遝工作彙報,蔡總長長的歎了口氣。
和所有的影視公司一樣,東嶽影視曾引入過多輪融資,股權結構非常複雜。
儘管蔡實踐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但並不是公司裡所有的事情他都能說了算的。
各方利益糾葛甚多,一旦涉及到利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隨著公司這兩年發展得越來越好,各方勢力的掣肘讓他十分難受。
蔡實踐不想賺錢嗎?當然不是。
一家公司的本質目的說到底還是為了追求利益。
但是,或許是因為他從小到大“聖賢書”讀得太多,以至於有些讀傻了,蔡實踐總是希望公司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上,傾儘全力把作品拍好,然後讓錢自然而然地滾進自己的錢包裡來。
而不是某些行業敗類那樣,成天到晚光想著恰爛錢。
畢竟,他當初成立影視公司的初衷,就是因為看電視的時候被爛劇惡心到了,“揭竿而起”,想要親自動手去拍一些精品劇。
難得自家藝人也不著急賺錢,而是願意穩紮穩打努力磨煉演技,這有什麼不妥的?
磨刀不誤砍柴工。
蔡實踐堅定地認為,自家的小宋和小許都是後勁十足的潛力股,尤其是小許,他今年才20歲,單憑作品、不靠任何炒作就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日後必定前途無量。
麵對這種藝人,公司要做的不應該是殺雞取卵式地逼他賺錢,而是要一邊合理賺錢,一邊努力提高他的價值。
畢竟,一個當紅一線所能帶來的附加利益是要遠遠超過一群泡沫偶像的。
東嶽影視這些年的運營狀態還算可以,如果想繼續往上走,缺的不是錢,而是一個能扛旗的台柱子。
而許臻,就是蔡實踐最相中的那根石料。
這樣想著,蔡總猶豫了一下,還是拿起桌子上的電話聽筒。
正巧手邊有些事情,他決定親口跟許臻聊一聊。
“嘟嘟嘟”
“喂,蔡總?”
幾秒鐘後,電話接通,聽筒那邊傳來了許臻的聲音。
蔡實踐剛想要問問話劇的排練情況作為開場白,忽然發現許臻的聲音狀態似乎有些不太對,聽上去有點啞。
他連忙問道:“小許你聲音怎麼回事?感冒了?”
“沒有沒有”
電話那頭,許臻在宿舍的床上癱成了一個“大”字,清了清嗓子,解釋道:“最近演出的場次太多,有點用嗓過度了。”
說罷,他忍不住歎了口氣。
從五月上旬開始到現在,許臻已經連續演了20多場了。
場場都要全情投入,並配合高強度的大段念白。
而且,成百上千的觀眾就坐在台下,不允許有任何失誤,這種心理上、生理上的雙重壓力簡直比拍電視劇累太多了。
這讓他忍不住十分感慨:到底是自己不適宜這種生活,還是話劇演員都有超能力?
為什麼宋師兄每天看上去都生龍活虎,四處找人嘮嗑,而自己每次一下了台,連一句話都不想說了?
“啊,這可不行,”電話那頭,蔡實踐緊張地道,“你趕緊去找醫生看看,該調理調理、該吃藥吃藥,後麵能彆上場就彆上場了。”
“6月份那邊就要進組了吧?你能行嗎?要不要我去跟那邊聯係一下,讓他們把你的拍攝計劃往後調調?”
許臻連忙道:“謝謝蔡總關心,已經去看過了,沒什麼大事,不影響接下來拍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