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簫聲則沒工夫搭理他,簡單跟劇務談妥了自己的需求後,便朝馮源擺擺手,道:“走了啊,先乾活,回頭再找你聊。”
“哎,對了,”臨走前,孟簫聲忽又響起一事,道,“你現在拍的這部劇叫啥名?”
聽到這個問題,馮源明顯地臉一紅,半晌才道:“那個,哈哈,最近比較流行把名字起得長一點。”
“叫,呃……《多情仙道之歡喜良緣》……”
孟簫聲的嘴角抽了抽,有些同情地看了對方一眼,悠悠地道:“我們這部劇的名字倒是短,叫《闖關東》。”
馮源:“……”
紮心了,老鐵!
為什麼對方的劇名一聽就很優質,而我的一聽就像是個爛劇!
明明我都不知道它講的是什麼!
……
全方位地鄙視了一遍老搭檔後,孟簫聲神清氣爽地回自家片場去了。
而馮源則默然留在了原地,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他早年也是拍年代劇出身的,隻不過,沒拍多久就轉頭去拍偶像劇了。
馮源始終認為,這種專注於還原某一曆史現象的影視劇是曆史作品,不是文學作品。
這類作品受眾太窄,一拍出來就等著要被放進博物館裡吃灰,除了拿獎,幾乎沒有現實意義。
更重要的是,錢少。
馮源不知道自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還是真在替對方擔憂:
年代劇啟用青春偶像,真的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嗎?
這麼做到底是在拓寬受眾基礎,還是在自毀長城、自掘墳墓,連最後的一小撮擁躉都放棄掉?
馮源但覺自己眼光有限,暫時分析不出來。
左右閒來無事,他簡單將後續的任務交待了幾句後,便偷偷溜下了山,打算去瞅瞅隔壁劇組的戲拍得如何。
……
而與此同時,孟簫聲其實也隱隱有著跟馮源類似的擔憂。
他知道許臻和蘇妍口碑都不錯。
為避免偏聽偏信,開機之前,孟簫聲還特意挑著兩人的代表作看了幾部,確實還行。
但是,也就是還行。
放在年輕人裡算是很會演戲的,但倘若跟劇組裡其他的那些老戲骨比起來,可就相形見絀了。
聽總導演張新傑說,許臻前兩天拍了幾場當背景板的戲,演得很不錯。
但是,如果叫他在一幕戲中挑大梁呢?
他的表現又會如何?
讓一眾老戲骨給他們倆配戲,到底會不會把他們給壓垮?
要知道,公眾對於不知名演員往往十分寬容,而對於知名演員卻無比苛刻。
倘若劇組啟用了許臻,結果他演得不儘如人意,反倒不如用齊魁這種叫不名字的小演員來的合適。
——因為大家會覺得他能不配位。
“各組準備!”
孟簫聲有些擔憂地看了看許臻和蘇妍,拍了拍手,道:“咱們先拍騎馬拉人這場戲,然後再拍小樹林表白。”
“演員進入狀態,各組檢查一下各自的設備,30秒後開始!”
聽到指令,各個機位的攝影師分彆打開攝像機鏡頭。
片刻後,場記進場,隨著一聲清脆的打板聲響起,許臻在《闖關東》中的主線戲份正式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