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更後改,改完刪除)
許臻看過彭思源女士的很多作品。
這是一位圈內知名的文青作家,最擅長描寫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尤其是特殊家庭環境下的親情。
比方說中年危機如何度過、再婚家庭如何彌合、單親媽媽如何堅強麵對人生等等。
她筆下的故事不見得如何精彩,但卻往往十分深刻,對社會的痛點找得很準。
這次寫的是打拐嗎……
許臻思索了片刻,道:“題材挺好的,就是不知道故事怎麼樣。”
“如果行的話,這種公益電影我覺得可以參與一下。”
蔡實踐點點頭,道:“我覺得也是。回頭我把劇本發給你,有空你跟小喬一起研究研究。”
一旁的林嘉問道:“蔡叔,這部電影裡有女性角色嗎?”
蔡實踐想了想,道:“有吧,有幾個。”
他一邊回憶,一邊掰著指頭數道:“有個丟了孩子的年輕母親;”
“有個人販子;”
“再有就是他們想讓阿臻演的那個角色的親媽……”
說著,蔡實踐轉頭笑道:“嘉嘉你還是算了,沒有適合你的。”
林嘉:“……”
嗯,確實是不適合我,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這三個角色聽起來好像都挺親切的??
……
不一會兒,菜齊了,四人一邊吃飯,一邊簡單聊起了公司近期的一些主要規劃。
聊著聊著,蔡實踐感覺有些不儘興,找服務員點了一箱啤酒,跟宋彧倆人對著吹了起來。
幾瓶啤酒下肚,蔡實踐又暈暈乎乎地掏出手機,把楚梟雄、孟簫聲等幾個老家夥全叫了出來,呼朋喚伴、推杯換盞,喝得熱熱鬨鬨。
本來說好的“青春局”莫名變成了中老年酒會。
身為“二當家”的許臻反倒是摻和不進去了,他見長輩們喝得開心,索性退到了包間角落裡的沙發,拿著手機,安安靜靜地看起了蔡實踐剛剛發給他的《失孤》。
這不是個電影本子,而是一篇短篇。
故事的主人公叫雷澤寬,是一個徽州的果農,15年前,他在種地的時候弄丟了兩歲的兒子,從此騎著摩托車踏了茫茫尋子之旅。
許臻翻了幾頁,很快就看到了他們想要讓自己演的那個角色:修摩托車的小夥,曾帥。
他無意中救了因疲勞駕駛摔進溝裡的雷澤寬,看到對方的車掛著尋子的海報,心一軟,說自己小時候也是被人販子拐走的,很同情他的遭遇,因此沒有管雷澤寬要修理費。
讀到這裡,許臻很輕易地明白了曾帥這時候的心境:看到雷澤寬在鍥而不舍地尋找自己的兒子,他仿佛感覺,自己的父親可能也像雷澤寬一樣,在某個地方尋找著自己。
這種假想中的親情,像毒藥一樣讓人著迷。
彭思源的文筆平實質樸,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煽情的描述,但許臻讀著讀著,卻感覺自己像是掉進了一處泥潭裡,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曾帥這個角色,引起了他的共情。
人生在世,沒有根,何其可怕。
許臻太明白這種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