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效率至上(1 / 2)

貧僧不想當影帝 陶安逸 4654 字 10個月前

風箏片場,柳永青將袁野的版本和許臻的版本反複對比了三遍,最終確定:這兩組鏡頭不能說是十分相似,隻能說是一模一樣。

無論是走位、動作還是節奏,憑肉眼根本看不出區彆來。

非要說的話,兩位演員的身材肯定有差異的,但這場戲本來就是夜景,又因為爆炸而煙塵四起,這點差彆在遠景鏡頭中完全無從分辨。

相似度高到了這個程度,柳永青終於可以下結論了:袁野的背影鏡頭可以采用。

這一刻,他不禁長長地鬆了口氣。

雖然這一幕鏡頭無法彌補袁野退演的遺憾,但起碼給他連日來的心血留下了一個小小的交待。

柳永青望著場邊正在為下一場戲做準備的許臻,有些感慨地笑了。

他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袁野的動作模仿到這個程度,固然令人欽佩但更加令人欽佩的是,人家能有這份心。

許臻除了是一個稱職的演員,更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對象。

柳永青想了想,掏出手機來,把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袁野。

末了,他又向袁野建議道:“你這麼多年一直不簽經紀公司,圖什麼呢?也是時候考慮找個東家了吧?”

“良禽擇木而棲,許臻他們公司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你要是有興趣,六哥就替你去問問他。”

接下來的幾天,風箏劇組繼續集中力量補拍宮庶的戲份。

所有人圍著他一個人拍,全劇組的進度完全由他一個人決定,而且截止時間近在咫尺,這種壓力一般年輕演員根本受不了。

但許臻是什麼人?

琅琊榜連拍1000多場,繡春刀劇組的頭號苦力,這種工作模式對他來說簡直稀鬆平常。

再加上有之前拍好的鏡頭做示範,幾天下來,風箏劇組的全體成員親眼見證了什麼叫“許一條”。

20多場戲、數百個鏡頭拍下來,許臻失誤的次數用一隻手就能數得清。

聽著周圍人一疊聲的稱頌,許臻靦腆地笑了笑,不予評價。

他其實很想說

劇組一天的開銷巨大,租場地、租設備等各項費用加起來起碼要20萬上下,為什麼不抓緊乾活?

聽說風箏原計劃90天拍完,結果現在都過去80多天了,拍攝進度居然還不到一半

許臻隻覺恨鐵不成鋼。

這要是自己參與投資的劇,他說什麼也得揭竿而起,強勢插手一下拍攝進度才行!

5月16號的下午,離最後撤場期限還有整整兩天的時間,宮庶在延安的27場戲便全部補拍完成。

在最後一場戲拍完的那一刻,劇組全員如釋重負,額手稱慶,感覺比全劇殺青了還要開心。

當天晚上,柳永青沒有急著轉場,而是拉上全體工作人員去百公裡外的京城下了頓館子,慰勞大家這段時間的辛苦工作。

尤其是感謝許臻仗義救場,幫助風箏劇組度過了這次的難關。

許臻不敢居功,這次的表演對他來說也是一次不錯的曆練,讓他有機會嘗試了一下全新的表演手段。

之前在繡春刀劇組的時候,他曾經一度糾結於無法代入到靳一川的心態當中。

而這個問題在“宮庶”這個角色身上同樣存在。

不過,這倒不是許臻無法代入,而是他不想代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