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三具屍體了,受害者者均為男性青年,當地法醫鑒定死亡時間均為失蹤後兩至三天。”**看著手中的卷宗,在筆記本上播放出了幾張死者照片,“受害者在失蹤時間段皆遭受過大量電擊與虐待,死因卻不同。拋屍地點則在城市的不同地點,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
這個案子是假期結束的第一天就接到的,眾人還未到辦公室便被通知在飛機上集合,直接飛往案發城市。
在飛機上,**向大家講述著這次案件的情況。
電腦上的現場照片極為血腥,受害者身上有多處撕裂傷痕與焦黑色疤痕,無一不顯示著凶手毫無人性。
“我好像在以前的卷宗報告裡看過類似的案件。”諾亞若有所思,但是想不起來具體情況。
“‘索命者’,1985年至1986前在同一城市,兩個月內殘害了9名男子後銷聲匿跡。”瑞德牌人形資料機器飛速的報出相關信息,“他專挑30歲左右的同性戀男子作案。”
“那是吉登以前的案子吧。”艾米莉看向吉登,“你覺得‘索命者’又出現了麼?”
吉登皺著眉看著手上的報告:“不一定,我們當時認為他是35歲左右的白人男子,這樣的話他現在應該有快60歲了。”
“而這次案件的死者都是身強力壯的青年人,不是一個60歲的人能夠做得到的。”瑞德快速補充。
“你不是差點抓到他麼?”摩根回憶起當時的報告。
“1986年秋,我們縮小了地理範圍,並警告了當地住戶,當時局勢很緊張,殺戮就停止了。”
“八十年代美國連環殺手科普蘭夫婦在70多歲作案,他有可能再次作案。”瑞德推測。
“也可能是模仿作案。”霍奇補充道,“可能這隻是個開始。”
“這次的受害者有什麼特征麼?”艾米莉看著電腦屏幕上受害者的照片問道。
“考慮到這次案件與20年前的‘索命者’案件有關,加西亞特意調查了三名受害者的感情狀況。”**將電腦屏幕內容翻到下一頁,“三明受害者有兩名已經明確出櫃,加西亞從他們的社交網站上找到了其與男朋友的合影。”
“凶手以同性戀者為目標,有可能是仇恨犯罪。”諾亞看著屏幕上的兩張照片,照片上的人都笑得十分幸福,誰又能想到現在已然陰陽相隔。
“受害者的交集呢?”霍奇問道。
“第一名受害者大學剛畢業,在一家企業工作,第二名受害者是郵遞員,第三名受害者是無業遊民,在生活上並無交集。”**翻看著資料,“而在居住環境上,三名受害者也均住在不同的區域。”
“看來我們需要去被害者家中看看,並和受害者的男朋友進行談話。”霍奇定下方向。
到了當地警局,已經是下午了。負責人迎上來接待眾人,為眾人帶路。
“相信我,這不是‘索命者’……”負責人邊走邊說。
“給我們個房間,要有黑板、窗戶和六把椅子。”吉登沒有回應負責人的話。
“除非‘索命者’是傑克·拉蘭納(美國健康及營養專家),不然肯定是年輕的模仿者乾的。”負責人繼續著上麵的話。
“屍體的情況與索命者案件一致。”瑞德反駁。
“索命者案件的情況人儘皆知。”負責人聳了聳肩,“當時這個案子在我們這個地區很轟動,所有媒體都在爭相報道。”
“你在案發區附近增加了警力了麼?”霍奇在後麵問道。
“沒有,案發地太過分散,而且並沒有一定的聯係。城市這麼大,警力不可能浪費在無用的地方。”負責人無奈道,“我已經儘最大預算來預防可能出現的危險,但並沒有什麼作用。”
“克萊蒙斯警探和加蘭格警探還在麼?”吉登突然問道。
“克萊蒙斯警探五年前去世了,加蘭格警探四年前退休了,不過......”負責人指了指前麵的隔間,“自從得知了這個案子,他就一直堅持認為是‘索命者’乾的。我們把其不可能因素告訴他了,但他依舊堅持這麼認為。聽說今天你們要來,從早上他就在那等著了。”
透過隔間玻璃可以看到房間裡坐著一位白發老人,雙手撐在拐杖上靠著靠背正在休息。
“加蘭格警探,好久不見。”吉登推開門進去,與老人打招呼道。
“吉登探員,他回來了……他回來了,我知道是他,我能感覺得到!”老人看到吉登走進,立刻激動地說道。
“現在所掌握的證據隻能顯示其有相關聯性,但具體是本人還是模仿者作案,還在討論中。”吉登沒有把話說得很明確。
“二十年前,就差一點就能將他抓住了......我一直記得這個案子,第一名受害者的姐姐抓著我的手,哭著求著我為她弟弟報仇,而我答應了他,一定會抓住凶手的。”老人有一些哽咽。
“不管這次的凶手是不是他,我答應你,我們一定會抓住他的。”吉登拍了拍老人的手,保證道。
“從傷口看,他們在生前均被某帶電物體打擊過。”諾亞和艾米莉負責了解受害者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