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在政事堂有人,自己才能在第一時間知曉,甚至於影響帝國的最高決策。
如魏王李泰、晉王李治,他們都能將自己的意見通過宰相們發聲,在得到決策結果的第一時間做好應對之策,彆看這隻是一個時間先後的問題。
時間差,很多時候往往就是致命點。
“象兒,此番除卻為父之外,左丞狄孝緒也站出來為你說話了。”
李承乾和李象並肩而行,因為李承乾瘸著,所以走的速度很慢,遠落離殿群臣之後,目光看向走在前方人群中不起眼的狄孝緒。
“嗯,兒子心裡有數。”
李象點了點頭。
其實從狄仁傑昨晚出現在自己麵前的時候,李象就已經明白了狄孝緒的選擇。
聰明人,不需要把話說的太白。
‘倒是個合適人選。’
‘沒記錯的話,今年高士廉就要上書致仕了,尚書右仆射的位置將會空缺。’
將親孫送至李象身邊,當殿孤膽而出,為李象爭取破案時間,光是這兩件事,什麼也不用說,狄孝緒就已經事實上將自己綁在了李象的戰車之上。
“父王,這個案子還有尾要收。”
李象小聲道。
“好,要注意自己的傷,切不可拖延。”
李承乾交代幾句之後,李象便是快速往宮外而去。
承乾植物則是樂哉樂哉的上了他的太子步攆,笑著告訴左右,讓他們將賀蘭楚石、杜荷、趙節等人召來。
他要慶祝!
他要通宵夜飲三百杯!
一刻鐘後。
當李象踏出承天門的那一刻,著黑衣的張燕身影便是映入眼中,快步而上,言簡意賅:“郡公,卑下在芙蓉園中找到了最後一名死士。”
“芙蓉園?”
李象看向張燕,重複問了一句。
“對,就是芙蓉園。”
“昌平郡公李欣等一乾勳貴子弟,皆已被卑下押至大理寺。”
張燕說這話的時候,很平靜。
‘難怪李肥四在殿上那麼激動,這是被我戳到了軟肋。’
笑了笑。
“很好。”
對於張燕的這個態度,李象很滿意。
張燕這等於就是告訴長安所有權貴,隻要敦煌郡公讓我做什麼,我便做什麼,管你是誰的兒子,照抓不誤!
而這時。
有著一內侍快步從承天側門而出,小跑到李象身側,躬身敬道:“郡公,這是陛下賜您的敕書。”
說著,低下頭雙手呈上一卷由黃麻紙製成的敕書。
‘敕書?’
李象看向這內侍雙手呈上之物,眼中閃爍過驚異。
大唐天子詔命在大類上分成兩種,一種是製書,製書之下又分三小類,專用於冊封皇後、太子、親王、郡王國公等厚爵,以及行大賞罰、授大官爵、改革重大舊製度等等,特點莊重、正式,有厚重儀式感。
這種製書的頒布流程極為複雜,需要三省主官挨個簽字蓋章,少了一個都不行,光是走蓋章流程就得繁瑣至極。
而另一種,叫做敕書,這種寫在黃麻紙上的天子詔命,特點是程序簡單、環節少,隻需要寫上內容,皇帝批準、蓋璽,便可以即時生效,常用於兩種情況,一為任免五品以下的中低級官員、調整行政規劃等常規操作,二為緊急事件,比如發生戰亂、瘟疫等。
“有勞。”
李象雙手接過敕書,微微卷開看了一眼,瞳孔一縮,驚了!
‘臥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