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種田: 糙漢長工暗地欺主(56)(2 / 2)

人和人是不同的,月娘人格健全,神誌正常,是一個完整的人,有自主的判斷和想法,這些她無法左右。

是好是壞,也都是個人的緣法。

房門推開,忙碌多日的遊老爺回來,跟隨而來的,還有老太太。

一家子聚在一處,老太太先是問過了孫兒的近況,才詢問起遊夫人的病情。

交談中,遊夫人也得知了這段日子縣城的風雨。

桃源縣終於等來了新上任的縣令,可縣裡並不安穩,新縣令一上任,便帶著朝廷的新政令,整改起了土地亂象。

張貼的告示寫了一整頁,說的文縐縐,可總結起來,也無外乎那幾個意思:

土地理應歸朝廷所有,要他們這些仗著土地奴役農戶的地主們客客氣氣的交出地契和收斂的贓款,不想交也很簡單,死!

前線的將士還在征戰,朝廷從富商手裡征收的一波糧草已經就位,為鎮守疆界的戰士帶去了戰鬥下去的底氣。

這些年風調雨順,其實桃源縣這裡的村民生活也還過的去。

姚縣令私底下作奸犯科與京都高官勾結受賄,私納和保管京官運送來的贓款,他不缺錢,也怕壓迫太狠遭到反抗官位做不長久,麵上做的是清官模樣。

但部分不代表所有,其他轄區的佃戶受到的壓迫與打壓遠遠超出想象,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還要經受來自財主和汙吏折辱。

豐年尚且如此,若是遇到旱澇災害的苦年,糧食價值水漲船高,這些佃戶們的生活更加難熬。

也是這姚縣令的事情鬨的大了些,附近轄區的佃戶看到了希望,逃出來暗中向欽差告發了當地的地主和縣官。

而欽差又連夜向聖上修書稟報了這一內情,朝廷才會趁著戰事未完之時,下發了政令,征收銀錢當做軍備、充盈國庫,也能解了農民的疾苦。

遊老爺很幸運,再一次趕在風口浪尖上與危險錯開。

他主動交了地契,將庫存的糧食全部捐出去,交給官府運送到前線戰場。

可這樣還不夠,在見識到其他轄區的農民翻身,狀告地主惡行。

並且捆綁著地主一大家子遊街示眾,砸臭雞蛋爛菜葉子的時候,唯恐妻兒家人被波及到,遊老爺連忙又向新縣令遞交了一部分銀錢打點,將縣城府邸充公,表明立場。

所幸,他們在桃溪村的宅院沒被收繳,還是完好的。

如今沒了丫鬟護院,從前的府邸交出去了,遊老爺給了銀子遣散了兩個姨娘,要他們各自回家去,又接了老太太回鄉下,雖然沒了錢,但一家子人住著倒也熱鬨。

遊夫人修養好後,心病沒了,整個人輕快不少,院子裡沒了下人,也跟著薛嬸子學起了打理菜畦、磕磕絆絆的做起了各式的飯菜。

學好一樣之後,便要拿出來給兒子和小翠嘗一嘗。

老太太住在翻修過的屋子裡,平日裡侍弄著花草,走動著曬曬暖陽,身邊沒了簇擁的丫鬟,倒也適應的不錯。

日子便也這般順暢的過下去。

隻是農民翻身的這股風潮,還是吹到了桃源縣,受到其他地區的鼓舞,曾經受過欺壓的佃戶也紛紛狀告起了地主的罪行。

好在遊夫人長居鄉下,時常行善,風評不錯,雖然有些無名的狀告,但遊老爺早先投誠投的乾脆,花了些銀子賠償過去,竟也險險保住了自己。

他慶幸著自己的幸運,又舍得散儘錢財護著自己和家人性命,卻不知道,這幸運的背後,還有遊夫人私下裡尋著農家人一戶又一戶說情求得的一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