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
現在徐達、湯和、李文忠等人還能征戰。
然而等到自己百年,朱標繼位的時候,這些家夥恐怕也都是年事已高了。
可饒是如此,老朱依舊不覺得區區藍玉,值得朱標如此費心。
“縱然如此,李文忠家的小子李景隆也算不錯......”
“爹,您可千萬彆提李景隆了!”
不等老朱說完,朱標直接皺眉打斷道:
“李景隆的確有些才智,他也有主官一營的本事,可他絕非將才,更非帥才。”
“他有小聰明卻無大智慧,於他而言,心中裝不下整個戰局,手中握不住十萬大軍。”
“三萬人馬,李景隆最多隻能統帥兩營三萬人馬。”
聽到朱標對李景隆如此評價,老朱瞬間眼前一亮。
隻因對於李景隆的看法,他和朱標驚人的一致。
他又怎會不知李景隆不堪大用。
之所以在朱標麵前提及李景隆,也是存著考驗朱標是否有識人之明的心思。
儘管朱標和他看法一致,但老朱還是繼續說道:
“這話有些過了吧,景隆這孩子可是年輕一輩中的翹楚,他可是有少將軍之稱的。”
“就是因為這少將軍的稱呼,兒子才愈發覺得他不堪大用。”
朱標眉頭微皺,沉聲說道:
“李景隆剛入軍陣便是五品偏將,未曾主導一場戰事,可他對這個少將軍的頭銜卻戀戀不舍。”
“在京都之時,他多次身著鎧甲前往軍營,為的便是聽到軍中之人稱呼他為少將軍。”
“爹,你說說如此輕浮之人,如何堪當大用?”
“徐叔長子徐允恭,在軍中曆練有三年之久,可如今依舊是主官五人的小旗。”
“縱然麵對總旗、百戶都是畢恭畢敬,單是這份持重謹慎的心思,就足夠李景隆學上好幾年了。”
真不是朱標對李景隆有所偏見。
隻是朱標親眼目睹李景隆的諸多表現,的確證明他難當大任。
況且身為穿越者,朱標又怎會不知李景隆是何人。
那是首位‘大明戰神’,身在朝廷陣營,卻是朱棣靖難的頭號大功臣。
李景隆背靠一十三省的糧草輜重,統帥著六十萬大軍。
可麵對隻有遼東、北平兩地的朱棣,麵對隻有十五萬人的北平軍,依舊被打的節節敗退。
至於什麼臨陣逃跑,最後打開城門,放燕軍進城這些事跡。
朱標不知是確有此事,還是野史雜聞。
可無論如何,朱標都不願冒險重用李景隆。
“而且,表哥李文忠對他這個兒子的評價就很中肯,趙括馬謖,快牛木車。”
“可以看出,表哥也知他兒子有些才略,卻沒有統帥三軍的本事。”
“嗯。”老朱微微點頭,對朱標的話很是滿意。“那徐允恭.....”
“其他人或許不錯,可藍玉要比他們強。”
朱標不想逐個分析後輩武將,直接改口道:
“藍玉十三歲便跟著開平王常遇春在軍中曆練,十八歲方才擔任旗官。這五年的沉澱,五年的動亂征伐,便是允恭那些後輩無法得到的財富。”
“所以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