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洗漱整理下,吞食一顆丹丸後,張顯便迫不及待的走進靜室,準備觀覽這兩本道書。
封上靜室大門,收攝心神,默默運轉內氣數個周天後,便感覺靈台一片空明澄澈。
拿出那塊記載著《參同契五類秘要》的玉玨,神念剛一觸入,便是感覺浩瀚如煙海般的玄妙文字湧入腦海,不過幾個呼吸,便是感覺頭腦發脹,意識都開始有些模糊。
咬緊牙關,硬撐著不昏倒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腦海一陣陣抽搐,身體也隨之放鬆,整本道書已經全部映入腦海。
按耐心中好奇,張顯忍住疲乏,搬運內氣以調整狀態。
兩刻鐘後,終於又神清氣爽,疲色一掃而空,腦中暈眩之感也消散不見。
反觀內視,發現此本道書果然深奧玄妙,腦海中文字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旋轉,每一句話都好像蘊含眾多天地道理,後續經文則是模糊不清,隻是看的幾眼便又有頭暈目眩之感。
不敢多看,知曉這是道行不足,難以理解的緣故,隻得仔細靜看開頭幾段。
定神細觀之下,頓時感覺此經果然不凡,每一個文字都好像蘊含一絲天地至理。而且,隱隱覺得與《太乙五相金書》同出一源,隻是更加深奧精妙。
比之《太乙五相金書》,這參同契多了很多神通道術,其中有兩法格外不凡,張顯對此也非常重視。
第一種神通名曰碧霄一氣,是比較罕見的攻襲法門,非是講究招式變幻多端,而是以力壓人,浩大法力壓將過去,堂堂正正,卻又讓人無法對抗。
想要修持此重神通,須得將金火兩氣凝煉於自身法力之中,對敵之時,則能用金砂火氣消磨敵人法力,甚至對各類法寶都有一定克製作用。
而第二種法門則名禹餘天遁,顧名思義,此乃一種遁術,號稱一念起周遊世宇、趕星逐月。
兩種神通都可以說威能宏大,而且有《參同契五類秘要》這門功法配合,兩者結合,修煉起來也相對簡單。
這也是身處大宗大派的好處之一,道書神通都是成套配合的,如此一來,神通所耗用的法力肯定相對較少,而且威能也能夠全麵施展。
很多散修,搜羅來的神通道術,多與自身所修功法背道而馳,這就導致他們很難完全發揮自身的實力,經常出現被低於自身幾個小境界的大宗大派弟子所逆伐的情況。
這兩門神通法術,修煉條件也是十分苛刻。修煉碧霄一氣,需要尋找到金火兩種屬性的靈物,並將其熔煉到法力中,金火兩種靈物的品相越好,修煉出來的法力自然就更加強橫,如果這兩物品相過於低劣,非但不能讓法力更加強橫,反而會導致與法力融轉不合,生出諸多滯礙。
這倒是與《太乙五相金書》第二層相差仿佛,隻不過太乙金書之中並沒有記載此種神通,隻說熔煉金火,能提升法力威能。
雖然張顯此時剛剛入道,天地靈機尚未被吐納轉變為法力,並不能運使此經中的任何一門神通法術,但知曉其中關卡,以後也能提前做些準備,比如這金火靈物,以後就得多多留神。
神通雖然強橫,但修煉要求也是極其苛刻。不說金火靈物之難尋,就算是福緣深厚能夠搜羅齊全,但將其熔煉進肉身並且與自身法力相結合,也是難上加難。
第一縷法力之生成,是修道人步入靈真境的標誌。這碧霄一氣卻是要求在第一縷法力出現之時便立馬融入金火兩物,方能最大程度發揮此中威能,若是日後熔煉,威能卻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神通雖然強橫,但卻並沒有人能按期所說修煉,多是等到境界上去了之後,尋找到各種靈物熔煉到法力之中,這也導致並沒有完全發揮神通的強橫之處。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不論碧霄一氣,還是禹餘天遁,都要求法力必須極其強橫,若是法力不夠充沛,或許使用一兩次自己就氣海空空,隻能任人宰割。
神通雖好,境界不夠,卻是無法修持,為今之緊要事,是加緊修持提升功行。
靜下心來,繼續修持功行,爭取打磨夯實開光初期的境界。
整整五個日夜後,他雙眼再次睜開,隻覺得內氣在周身上下奔湧,頭頂靈光一片,自己都能看到朵朵祥雲籠罩頂上三尺,微微沉浮間,自然而言吸吐周邊靈氣,隻不過速度格外緩慢,許久才能轉變為一絲內氣回歸各大竅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