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道人名叫謝靈化,高姓道人名叫高礁,加上高礁口中的秦師兄,他們三人乃是此處藥園的執事弟子,俱是開光境後期修為。
謝靈化與高礁俱是丹師,出身丹鼎院,負責照看藥園,培養靈草,秦道人則出自上極殿,司職統籌此間諸事。
三月前,秦道人外出訪友,碰巧在天都山某處發現一座前人遺府,小心探尋之下,居然發現裡間種有幾昧外間少見的珍惜靈草。他大喜過望,深思熟慮後便邀謝、高二人一同結伴前往。
高礁為人猖介耿直,得此消息後竟隻想回稟宗門處置,一語便回絕了去,並成功勸說秦道人熄了念頭。
本以為事情已經過去,隻待山門來人處置便好,幾日後他卻偶然發現謝、秦二人竟趁夜偷偷下山。他心頭疑惑,礙於同門情誼,不好當麵點出,隻好暗暗跟隨,卻發現二人果然在私下探尋那處遺府。
這處洞府極其隱秘,藏於一道瀑布飛泉之後,裡間極其寬闊,四壁珠璣,明亮非常,正前方設有一張玉榻,鋪著厚厚的織錦霓羽,桌案早已朽爛,坍了一腳在地,除此之外,便彆無他物了。
角落則有有數株靈草異花舒枝招展,攀牆附壁,吞煙吐霞,熒光熹熹,一看便知非是凡物。
謝靈化眼中精光閃閃,大喜道:“秦師兄,得此機緣,說不得你我二人也有望一窺金丹大道。”
秦道人擺了擺手,輕笑道:“天都山實乃荒涼偏僻之所在,而此間靈機卻如此濃鬱純厚,不亞於山門中洞天福地,我料想定有緣故。”
謝靈化定下心神,察覺到自身修持玄功竟在自發運轉,這是洞中靈氣豐沛之故,不由得仔細環顧打量起來。
過有片刻,他似是發現了什麼,隻見他小心取出一隻紙鶴拿在手中,心下道訣默念,隨即往前一拋,那紙鶴迎風而起,化作一隻黃喙白羽的仙鶴,清唳一聲,便直直往玉塌飛去。
白鶴剛飛出去兩丈遠,便有一陣罡風呼嘯而起,撲哧一聲,白鶴竟瞬間被打散而去,現回原形,軟趴趴倒飛而回。
謝靈化心中一驚,見無有下文,便小心感應了一下那罡風威力,對其已是有所了然,這處禁製應是感應到有物飛至,便會自發引動,像是隨手布置而成,威力很小,難以傷人。
似是察覺到白鶴已經消失不見,那罡風又漸漸小了下去,不久便沒了聲形。
隻是這等布置也讓他心下為難,若是用蠻力闖了過去,又擔心引動其他布置。
稍作思忖,他祭出一杆玉戈頂在那處,竟是打算耗儘此處禁製所存靈氣,果不其然,察覺到有物飛至,那無形罡風又起,隻是這次吹不動那杆玉戈,隻好呼呼運轉個不停。
約莫有半個時辰,那罡風越來越弱,最後聽得一絲脆響,像是什麼東西裂開,便就無有動靜了。
秦道人在一旁默默看著謝靈化,一語不發,似是在考量些什麼。
循著那破碎聲音望去,原來頂壁之上有一塊很不起眼的龍形玉佩,上麵有幾絲裂紋,想是作為禁製機樞所用。
見狀,謝靈化放下心來,他收起玉戈,幾步走至玉塌,伸手一招,一塊鴿蛋大小的溫膩圓玉便從榻上織錦中飛出,方一顯露,就散發出一道暖洋洋的光華來。
被這光華一照,謝靈化隻覺渾身舒泰,靈台都似乎清明通透起來。他認真端詳片刻,歎道:“原來這些靈草仙芝,都是受了此物恩澤,也難怪此間靈機如此豐沛。”
秦道人走上前來,問道:“師弟何處此言?”
謝靈化眼中精光四溢,將手中寶玉小心遞出,道:
“師兄有所不知,我聞上古有一奇丹,名曰‘五行返還丹’,煉製此丹,不摻靈藥,不輔靈水,亦不用文武之火,而是以天地五行交合糅雜煉製而來。丹藥既成,其樣也不拘於常態。”
說完,他稍一沉吟,又道:“所謂‘天有五行,分時化育,以成萬物’,此丹以天地五行為藥,其藥性自然玄妙非常。我觀這洞中靈草蕃昌,這枚定是以木靈之氣煉製而成。”
謝道人眼中現出訝然之色,歎道:“師弟真乃博文多識,如此神奇妙方,居然未曾傳承下來,甚是可惜啊。此間洞府主人,居然視此寶如同凡物,想來頗有來頭,也不知是何宗前輩高人。”
他把玩著寶玉,嘴中時不時發出稱讚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