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李道人拜師雲台 白雲君下贈雲砂(1 / 2)

道門煉真 烏龜之王 5904 字 6個月前

幾人朝著紫光落去方向一路飛遁,不過二十多裡後,便見一幢六角樓閣懸浮半空,碧瓦雕簷,金釘朱戶,上懸一匾‘白雲鬥闕’。

亭前有數對仙童各執羽扇旌旗,見有人至,紛紛躬身相迎。

張顯幾人步入亭中,才發現裡間甚是寬廣,翡翠砌就欄杆,珠玉妝成梁棟,一名中年道人端坐主位,正在自斟自飲,隻見他麵容清雋,豐姿非凡,頭戴碧玉蓮冠,身披縷金羽衣,腰係黃絛,足穿朱舄,有神遊八極之表。

這道人見了幾人,訝道:“妙哉妙哉,竟是幾位道樸宗小友,實屬幸事。”

張顯等人心中一凜,這道人明明就在眼前,卻絲毫感應不到任何他存在的氣機,隻覺那是一團浮雲一片虛無,顯然這道人修為高出幾人太多。

張顯上前拱手一禮,道:“道樸宗張顯,見過前輩。”雲氏幾兄弟亦是正色行禮,自報出身。

這白雲洞不屬於玄魔任何一派,誰也不知此派山門坐落何處,更少見得此派有弟子下山走動。

而且白雲洞有一樁古怪,不知從何時起,常有人被一自號白雲之人邀去飲茶做客,有時會得到不少好處,有時就是單純的飲茶論道,且不論你是何出身,哪怕是世俗凡人,有緣亦會被邀而去。

中年道人嗬嗬一笑,然後指了指近前的幾個空位。張顯幾人會意,上前各自坐下,此刻亭中僅剩一處空位。

雲若山品了口案上香茶,不由讚道:“好茶!好茶!”

中年道人抬眼一看,笑道:“貧道白雲,白雲洞中修道,幾位小友能聞我之道音,可謂是有緣之人,隻是爾等各有師承,想來自不會轉投我門。也罷也罷,我便再等上一時三刻。”

張顯幾人聞言,心中都是一動。幾人來此自然非是奔著另投師門而來,然而聽此番言語,卻是有意收一門人,且有緣者方才能聽聞此種道音。

幾人對視一眼,皆是看出了各自眼中的疑惑,不過此地非是交流之所在,俱是一言不發,靜待白雲老道說出下文。

……

話說距英鞮山三百裡處,有一個喚作清河的陳國小縣,縣中有個富翁姓李名清,世代開染坊為業。雖則經紀人家,宗族倒也蕃盛,合來共有上千人丁,也算是清河縣中的大姓望族。

一族之中,惟李清年齒最尊,被推為族長。那李清天性仁厚,合族長幼男女,沒一個不把他敬重。每年生辰,都去置辦禮物送去。李清生平省儉惜福,不肯過費,送來金銀俱是轉給族中宗祠,用以接濟孤兒寡母。

隻有一件事他再不吝惜,原來他向來慕仙好道,遇個雲遊道士,方外全真,即留至家中供養,學些丹術,講些內養,隻是數十載下來,終究不曾遇到一個有真本事的。然雖如此,他這點精誠,終是不改。每日打坐養性,誦讀道藏,有出世之念。

這日恰逢他甲子大壽,李氏族人紛紛聚集商議,言道:“甲子大壽,是人生最難得的,須不比平常誕日。各要尋幾件稀奇禮物上壽,祝他個長春不老。”

李清也料道必然如此,隻是這是子孫後輩一點心意,不好拒絕,便一人來至後堂靜室打坐,任由其等操辦。

存心打坐片刻,李清忽聞耳邊有道歌輕吟,接著渾身一陣燥熱,這熱極難忍耐,神思晃動間,竟發現自家已來至雲間,如飛鳥辭籠,遊魚脫網一般,不覺熱意,渾身上下沒有一處不清爽安適。

既能乘風蕩雲,李清頓覺自家已然升仙得道,料想正是作歌之人前來接引,便悠悠然隨著道歌而去。

不知過了多久,李清忽望見山頂露出琉璃瓦蓋造的屋脊,金碧閃爍,不知甚麼所在?趕到那裡去看,卻是一座小亭,周圍都是仙童侍立。

李清恍恍然走了進去,到玉墀之下,環看四周華麗如天宮一般,百尺琉璃大柱,九層白玉瑤台,青鸞玄鶴,白鹿丹麟,無所不有。往正前看去,上座一名中年仙長,側方又坐著五位,仿約二十許,一個個仙風道骨,服色不一。

滿亭有祥雲繚繞,香氣氤氳,真個萬簌無聲,紅塵不到,好生清淨。正中中年道人便是白雲道人,剩餘五位則是張顯等人,此地便是白雲鬥闕了。

白雲道人淡聲問道:“台下何人,緣何到此?”

李清連忙叩了頭,俯首道:“弟子是陳國清河縣人士,一生好道,今日打坐聞雲中有仙音傳來,便一路隨風而至。”

白雲道人眉眼一抬,喝道:“胡說!清河縣離此處,相距數百裡,有重重大山相隔,你一肉體凡胎,怎能瞬息而至?還不趕快退出去!”

李清連連叩頭,涕泣稟道:

“弟子一生渴慕玄真大道,奈何所閱丹經道典,多隱語迷辭,殊難了解,其內多方設喻,隱而不彰。平日間奉養遊方道人,也不曾有絲毫效驗。今日幸聽了仙音,麵見仙長,還請仙師憐弟子一誠不二,拔凡骨於塵埃,開迷蹤於覺路。”

裴元正聽得真切,卻在暗自思索白雲道人之意圖。很顯然,這人便是白雲真人口中的有緣之人,既是如此,為何會有此番應答?

白雲道人微微頷首,似是信服了他此番言語,道:“既是聆聽道音至此,也算有幾分緣法,也罷。我再問你,你姓氏如何?”

李清心中大喜,便將自家來曆一一告知。

白雲道人聽罷,道:“你雖年過甲子,入我山門也算不得晚了。隻是修仙了道非尋常可比,須舍棄名利,不戀聲色,凡塵過往萬緣去除,你可明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