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億的捐款如此到位,再次引起了各界的關注,一時之間,希望工程似乎又激起人們的興趣,相繼有兩家企業也分彆捐款了一千萬,有幾位海外企業家還以私人名義捐贈了大筆款項。下午兩點,到位捐款就達到了1.4億元。
捐款的神速,曾家輝並沒有再次接受記者們的采訪,他是帶著一大批人親赴災區,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協助與配合下,迅速投入了希望小學的建設之中。川省這次地震之後的第六天,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學”在30個小時內就火速建成。經過青基會工作人員、全國各地彙集到災區的逾百名誌願者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最後一塊輕型板材安裝完畢之際,曾家輝僅在災區睡了六個小時。
他兌現了48小時內建成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學的承諾。
這所在災區停課一周後建成的小學,全校師生、學生家長、部隊官兵等千餘人在學校前麵的空地上齊唱國歌後集體為災區遇難者默哀。當記者們聞訊趕到現場,要求采訪青基會的曾副書記之時,他卻帶著自己從京城帶來的一行人,悄然回避了。
受到基金會的直接感染,川省附近的幾個省市基金會也在第一時間為學校捐贈了“希望工程圖書室”。
曾家輝不想再接受記者的采訪,但人並沒有離開災區,他找到幾個企業,向他們訂購了幾萬平方米的活動板房,並與有關部隊的工程技術負責人進行了溝通銜接,請求他們提供板房技術支持。這位部隊上的工程技術負責人還是第一次與曾家輝謀麵,對他的工作風格深表欽佩,“曾書記,你們要建設幾所學校?”
曾家輝重複了一句在京城麵對記者的話,“在災區繼續快速建設希望小學,災區需要多少所就建多少所。”
“那好,你建幾所我們就提供幾所的技術安裝支持。”
“謝謝!”他的感謝是代表災區說的,也是自己的真誠意思表達。他站在一個小山坡上,望著腳下的一片廢墟,但廢墟邊的“抗震希望小學”卻格外引人注目,“我們新建成的這所小學,一切都好,可惜供水供電還是問題。”
這不是他能解決的,也無需他操心,可聽在這位工程部負責人的耳中,卻是明了他心中的遺憾,“曾書記,這個就讓我們來善後吧,我們會讓孩子們在亮堂堂的教室裡學習。”
一個小時之後,這支部隊工程技術總隊負責人就開始部署成立應急搶修分隊,帶領幾十名官兵晝夜連續奮戰十多個小時,他們為學校安裝各類管線、燈具和移動廁所,並安裝了兩台發電機,讓整座學校恢複了供電供水。
大家都在兌現自己的承諾。
第二天,是抗震希望小學正式複課的日子。曾家輝清晨就到學校附近的帳蓬邊走了一圈,他想看看這些受災的孩子們還能不能像往常一樣走進學校。
狹小的簡易塑料帳篷裡,一個小女孩拖著地震時受傷的腳,彎著腰提著一個書包走了出來,一看曾家輝正站在帳蓬外,小聲的道:“叔叔,您找人嗎?”
曾家輝溫和的搖頭,“不,我隨便看看。你上幾年級了?”
“二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