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1 / 2)

非常權途 佚名 2730 字 17天前

對方律師最後詢問的問題不太多,但主要是想引起法官的注意和認可,“曾先生,我的委托人認為他們報道的文章並沒有說七萬元全部失蹤,你同意嗎?”

曾家輝搖頭道:“不同意。因為港媒在發表該文後立即引起很大反響,接著還曾經發表文章作自我檢討,說什麼封麵標題可能引起誤會,令讀者以為七千萬元全部失蹤。這篇報道的客觀效果就是給讀者一個全部失蹤的印象。況且希望工程的捐款根本沒有失蹤。”

“對啊,自我檢討的目的就是為了表明媒體並非說明七千萬全部失蹤嘛。”

“可我的理解恰恰相反,報道失實的那篇文章如果不是說的七千萬全部失蹤,何需媒體自我檢討呢?”

曾家輝抓住了對方律師的漏洞,順利把這第一個問題給圓滿解決了,他的話不但令對方無話可說,還讓法官也點頭不已。確實如此,如果你沒那種說法、或者沒那個意思,何必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作什麼“自我檢討”?

對方律師隻好問第二個問題,“那篇文章隻是發表了媒體記者個人的調查結果,你同意嗎?”

曾家輝淡淡的道:“不同意。而且不能叫調查結果,因為她的調查是不準確、不真實的。而且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這位記者朋友到我們一個山區采訪的時候,捐款已經到達了該地區,這個有撥款憑證和銀行單據為證,可她的報道卻說該地區的一百萬捐款根本未到。這話從何說起?如果非要那麼說,隻能代表他自己沒看到錢罷了。”

“我們認為這篇文章是在批評對學校的亂收費,你同意這一點嗎?”

“她的報道是說希望工程的捐款被貪汙了。這種說法算批評學校亂收費麼,顯然不是。”

“這篇文章並沒有指責青基會,而是對地方上一些不良現象的批評,你同意嗎?”

曾家輝冷哼一聲,道:“青基會對希望工程負全部責任,文章的標題直接點明了希望工程,如何說是地方?”

對方的律師有點不好意思起來,因為曾家輝總是在反問,“這篇文章也提到了青基會建立了希望工程管理製度,你是否同意?”

曾家輝搖頭,“那隻是在報道失實之下的一種客套,而且還不是善意的。我堅決不同意。”

對方律師愣了一下,道:“那…我就沒什麼問題再需要問了。”

這樣的質詢進行了足足兩天,這是一個雙方鬥智的精彩過程。對方大律師的嚴謹思維、縝密邏輯,曾家輝的機敏智慧、巧妙應對都稱得上一流。雙方這兩天的較量,算是找到了對手一般。

休庭的時候,記者問曾家輝對被訴方大律師的印象,曾家輝笑了笑,道:“我對這位大律師的職業精神十分欽佩。”

“那對他的法律製度運用水準呢,感覺怎麼樣?”

“你是問香港的法律製度,還是內地的法律製度?”

記者一呆,然後就笑了,“他是香港人,這兒也是香港法庭,當然是香港的法律製度。”

曾家輝誘導了記者之後,還是那副淡淡的微笑,“不怎麼樣。”

“為何這樣說,那可是我們香港有名的大律師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