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王立兩頭摸黑地上彆人門做工作,自己的家隻能拋在腦後。晚上回到家裡,妻子當然早就慪了一肚子氣,責怪丈夫不顧家,錢沒有掙回來,人也看不到。麵對妻子的委屈,王立更覺委屈。王立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經達到極限,最後不得已,跟妻子離了婚。
“那現在王立還在做拆遷工作?”
曾省長對這樣的乾部還是要多一分關心。
可居委會主任搖頭道:“他已經死了。”
“多大年紀,怎麼死的?”
曾省長是沉重的深問下去。
“三十五六歲吧。”
據居委會的乾部講,王立為了做通一個拆遷戶的工作,先是想儘辦法,沒有成功。後來掌握了戶主酗酒成性的心理,特地上門請他喝酒。拆遷戶很高興,端了酒杯對王立說:“如果你今天喝贏了我,拆遷補償條件就按你的算;如果喝不贏,那就按我說的條件辦。”
王立見他表態豪爽乾脆,當即答應說,“行”。當時他正在吃胃藥,身體不舒服,隻能忍痛端起酒杯,一口氣喝乾了近三兩白酒,然後進入了下一輪的比拚當中,以此喝酒比狠做通了這個拆遷戶主的工作,王立很高興,可翻江倒海地嘔吐過後,很快神誌不清,同事把他送進醫院急救,又洗腸胃又輸液,最後還是沒能挽救他的生命。
曾省長聽得沉默不語。
相比老關講述的野蠻拆遷,這北街的拆遷算什麼?
人性化到了這種地步,竟然最後以乾部的生命作為“條件”之前提了?
“在拆遷中,你們這些基層乾部也一定吃足了苦頭吧?”
“誰說不是?”居委會主任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乾部。在拆遷工作中,與拆遷指揮部工作人員沾親帶故的拆遷戶都是被‘盯著’的對象。”
一路調查回來,曾家輝有些默然。強拆,沉重!可和諧拆遷,又會存在那麼多的困難,還講什麼效能?依法強拆,更是拆遷征地不能回避的一個話題。
沒有哪一個官員願意強拆,強拆隻是迫不得已。曾家輝覺得政府不願強拆的難處:一是不希望與群眾對立。拆遷戶不願簽約主要是為了多爭補償款,如果走到強拆這一步,拆遷戶會覺得臉麵已被撕破,有的就會選擇乾脆孤注一擲,不管不顧地和政府激烈對抗。多一個強拆戶,政府就少一份社會穩定,多一份社會責任。所以,在敏感時期,有的地方政府還會動員拆遷乾部去找拆遷戶打牌喝酒,甚至安排乾部陪拆遷戶遠遊等活動。因為一旦拆遷戶越級上f,維穩成本更大。二是擔心出現極端事件。哪怕拆遷工作做得再好,補償價格再高,安置再到位,強拆組織得再嚴密,隻要因為出了傷亡事故,一般都會定性為惡性事件。負責做拆遷工作的人員就要受處分,甚至丟官。這對於乾部個人來說,一旦實行強拆,後患無窮。三是害怕媒體借機炒作。強拆一旦出現極端事件,媒體追求新聞的轟動效應,記者可能會迎合少數群眾仇官仇富的心理,不是客觀公正,而是偏聽偏信,將小事化大。如果報道信息把握不準,所發報道以偏概全,造成負麵影響。四是行政成本和風險高。強拆要走的法律程序多,法院要收執行費,動用的工作人員也多,公安、消防、城管、衛生等多個部門的工作人員要配合強拆行動。公權力用得太多太濫,老百姓也不滿意。五是後續維穩工作難。順利強拆能促進戶主踴躍簽約,從整體上推進拆遷工作。反之,可能引發強拆戶頻繁上訪,留下長久的隱患。強拆之後,戶主遺留下的問題更多,協調解決問題的難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