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最下方,則是一張測試結果表——其每一行是不同當量的真元出力,每一列則分彆記載射流直徑、持續時間、毀傷效果,以及有效殺傷距離等數據。
“上次試驗,我這沙流刀的巔峰壓強達到了九十兆帕,已經接近成功了。”
洪範自語道,將一團細沙聚攏在掌心。
手成劍指,他按照記憶和數據微調真元,猛然催動力量。
蜂鳴霎時響起。
細而凝練的沙束從劍指中間射出,保持凝練半掌距離後,爆散入空氣。
從聲勢看,這一道沙流刀的峰值壓強絕對達到了一百兆帕,已足夠切割岩石鐵甲。
“之前百般計算、調整招式,總是棋差一招;沒想到第六道正經一破,事情輕易就成了。”
洪範臉上綻出笑容。
“到底是大力出奇跡!”
他說著來到院角掀開蒙著的黑布,露出下方滿是凹凸不平小孔的石板。
洪範調整呼吸、鼓蕩真元,再度“試刀”。
高速沙流澎湃激射,輕而易舉將五厘米厚的石塊打得對穿。
“殺傷力足夠了,隻是攻擊距離太短,準備時間也太長。”
“我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未通,真氣流轉必有遲滯,到了渾然境巔峰應當能一蹴而就。”
洪範說著將“出刀”的手掌放在眼前,沒有見到任何傷痕。
“前世用水切割,裡頭的石榴砂微粒起到超過九成的作用,但對噴嘴的磨損很嚴重。”
“我有沙世界超距控製,倒是沒有這個問題。”
給石靶蒙回黑布,他休息片刻後,又從房內取出第二張寫滿了的白紙,專心琢磨。
這張紙上記載了兩個研究項目——第一個是“非牛頓流體甲胄化(V2.7)”,第二個是“滑翔沙翼(V4.4)”。
所謂牛頓流體,是指任一點上的剪應力都同剪切變形速率呈線性函數關係的流體。
譬如水、酒精、低速氣體等等。
換做簡單粗暴、但尋常人更容易理解的解釋,就是牛頓流體的黏度隻由溫度和壓強決定,而非牛頓流體的黏度還與受力有關。
這裡洪範所研究的非牛頓流體特指“流沙”——一種由沙、水、空氣混合而成的特殊相。
相比“越被大力攪動,流動越快”的水,流沙具備“剪切增稠”、“剪切稀化”等特殊性質。
當在臨界點以下受力,流沙的液體性質會增強——比如陷入其中的人胡亂掙紮反而腳下越鬆,會陷得越深。
但一旦外力超出臨界,流沙反而會黏度暴增、瞬時固化,將物體鎖死——其固化後的硬度還非常高。
洪範正探尋的殺法,便是以流沙附著自身、形成一套重甲。
如此,常規狀態下沙甲柔軟貼身,絲毫不影響動作。
一旦敵人的兵器、肢體在甲外劈砍或甲內抽拔,沙甲都會瞬間固化,相當於具備防禦和鎖拿雙重效果,對不了解的對手來說堪稱殺手鐧。
此外,由於上述變化完全是非牛頓流體的物理特性,所以既不需洪範臨場反應,也不用額外耗費真元。
他所要做的,僅僅是維持沙子的流沙相位以及鎧甲外形而已。
這還僅僅是力境的效果。
未來沙世界若是到了氣境乃至更高,洪範或許還能主動利用流沙的“剪切稀化”性質,使出戰場級變化——譬如液化大片地麵,化固態大地為“水域”,一次性束縛軍陣乃至吞沒建築。
沉思琢磨中,時間走得飛快。
待洪範回過神來,院牆上天色昏昏,已然不見日頭。
PS:今天這後半章解說讀過我上本老書的讀者應該會有熟悉感。
說理上可能有些囉嗦。
但不說這些,殺法研發就沒那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