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誌異正文卷乙卷第二十三節汴京道會,天山共色第148章乙卷汴京道會,天山共色
茶盞裡水霧繚繞,龜山白腸茶的縷縷清香繞鼻,吳天恩卻失了幾分興致。
這一年多時間裡,他也潛心修道,進境頗佳。
自己跨入築基已經第四個年頭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不能跨入築基二重,也許就是今明兩年了。
如果順利,也許既是一蹴而就,如果不順,也許就是要以十年來計了。
修真就是如此,順的時候比你想象的還要順,可不順的時候,你就是殫精竭慮亦不可得。
如果說煉氣階段,一年和三年是區分天才和優才的界限,三年和五年是區分優才和良才的鴻溝。
那麼在築基階段,五年破境說一聲天才也許略微過了一點,但是絕對是優才中的拔尖了。
築基和煉氣是兩個世界,就像紫府和築基同樣是兩個世界一樣。
一旦築基,如自己,哪怕隻是築基一重,壽元最少也有一百六十歲。
自己八十歲了,但也隻能算是正值壯年。
築基每上一重,就要再添十年壽元。
而從築基三重到築基四重,從築基六重到築基七重,也就是初段到中段,中段到高段的跨越,則要直接增加三十年壽元。
這意味著如果能到築基九段直至築基巔峰,壽元能從一百六十歲活到三百歲,一旦跨入紫府,那就是四百年壽元起了。
但當下派中日益混亂的局麵卻讓吳天恩有些焦躁,甚至也影響到了他修行。
照理說,自己改任長老,就不必再管這些庶務了,而且他也知道無論是尤少遊,還是掌院師兄,都是胸有成竹的。
底氣來自何方,吳天恩約摸清楚,但縱然掌門紫府成功,那又如何?
人家敢來打重華派的主意,當然不會對已經閉門不出或者說失蹤快二十年的掌門毫無防範。
照理說,掌院師兄和尤少遊都不是孟浪之輩,不會想不到這個道理,但為何還是有恃無恐?
或者是覺得九蓮宗真的能在危難之際傾力相助?或者還有洛邑宓家?
下意識地搖搖頭,吳天恩歎了一口氣,但願是自己杞人憂天了。
正思忖間,一名弟子匆匆進來。
吳天恩皺了皺眉,沉聲道:“何事?”
“知客院那邊貼出了文告,說明春會在汴京舉辦道會,廣邀各宗門弟子參加,道會內容豐富,主要以切磋修行法術為主,……”
弟子的話讓吳天恩愕然。
這都什麼時候了,怎麼汴京還辦起道會來了?
也不知道又是誰在裡邊興風作浪,這幾大宗門裡邊,始終有人不會安分,要攪起事兒出來。
但那也就罷了,都與重華派無關。
現在弋郡這邊風雨飄搖,去冬弋郡各地連連出事,朗陵這邊也不例外。
不但有妖獸開始襲擊落山、長陵兩地,而且岩角居然還出現了邪祟這可真的是前所未聞的事情。
邪祟雖說出現不分地域,但是吳天恩印象中一般是出現在人煙稠密的通都大邑城中、郊區居多,要不就是在交通要道上,像鄉下和荒郊野嶺之地並不多見。
但岩角出現的邪祟卻是在鄉間,但當重華派弟子趕到時,邪祟卻又消失了。
守了半個月也沒見到邪祟出現,以至於大家都有些半信半疑究竟是不是邪祟。
但邪祟的出現卻是一個警兆,地方不靖,方生妖孽,這說明重華派對朗陵一府的控製力在減弱,才會有妖孽出現。
這等情況下,難道重華派還要派弟子去參加道會交流切磋不成?
“知客院貼出布告,是什麼意思?”吳天恩不解地問道。
“說好像是會通過甄選的方式,派門中優秀弟子前往汴京切磋。”
“甄選的方式?”吳天恩皺起眉頭,“怎麼個甄選方式?比試,還是推薦?”
“布告沒說。”弟子搖搖頭。
吳天恩默默點頭,示意對方下去。
從執事到長老,還是有些變化的。
長老位高,清閒,幾乎不會有多少俗務讓你管,能做的就是守好山門。
執事則是要掌管派中每一項具體事務。
從去年開始,新入弟子翻倍,漲到了三十名。
這一點吳天恩並無異議。
重華派原來的確有些保守,十五名弟子太少了一些,基數小了,出天才的幾率就更小,而且主要局限於弋郡,篩選接引範圍就狹窄了。
現在擴大到了周圍的南楚和吳越,也包括淮郡和譙郡,可選優才範圍就大了很多。
但吳天恩擔心的是培養和引導機製沒有能跟上。
現在傳功院的教諭們更多的還是采取漫無目的的引導機製。
這種方式遇到悟性高,選擇能力強的弟子沒問題,但是很多剛進入門來的弟子一頭霧水,自己摸索路徑,浪費不少時間,而且也容易消磨掉靈性悟性。
這一點上,吳天恩讚同陳淮生的觀點,給予一些弟子必要的引導和指點,甚至要更細致和對口一些,這樣可能出天才的可能性會更大。
有些弟子本來就是渾金璞玉,一時間見不出來,但是些許打磨之後,就能綻放光芒,但若是一直埋沒,或許他就真的隻能黯淡一生了。
陳淮生自己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想到陳淮生,吳天恩心中又有些期盼。
他閉關多久了?
進入回雁穀都有多久了,一年半了吧?
去年春分時候進的穀,算一算一晃都是一年多了。
其間自己沒有去見過他一次,也沒有允許派中其他人去見他,甚至把外邊來的信函也都扣下壓住了,免得他分心。
就是希望他能一鼓作氣突破煉氣三重,證明自己。
眼見得又要到年底了,但吳天恩有信心,這個弟子出穀之日,肯定能達至煉氣三重。
吳天恩記得很清楚,陳淮生是前年大雪煉氣二重的,隻用了十個月時間就從煉氣一重到煉氣二重。
如果能在兩年時間之內再上一個台階,那些說陳淮生是“厚積薄發”,是靈光一現,是後繼無力的人,就無話可說了。
景貞二十九年九月十九,陳淮生入門,三日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