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那個充滿希望的村子(2 / 2)

反正那山是個多啦A夢,啥都能變出來!

嘖嘖,想象不要太豐富啦!

現實是,希望村附近唯一一座大山——無名山,由於沒啥東西,村裡人甚少去那裡,反而後山去的多。

後山也算不上山,頂多就是個小土包,較平整的地方都被開辟出來,種些花生和紅薯,還有少量的高粱和棉花。

後山上也有許多鬆樹,沒啥規律,這一棵那一棵的,參次不齊。

秋天鬆針鬆果鋪滿一地,村裡的婦人拿著專門扒鬆針的耙子,一會就能扒一小堆,擔幾擔回家,整個冬天就有引火的東西了。

後山還有整片整片的草地,平時村裡負責放羊的都是在後山放羊子,羊子往後山一趕,找個陰涼處眯眯,天將黑時再趕回村裡,一天的公分就到手了。

碰到大雨過後,還能撿不少鬆菌和蘑菇,以及地皮。平時,都是村裡的婦女帶著小孩一起撿,嬉笑間,一會兒就能撿一簍子回家去。

希望村附近有條大河黨壩河,黨壩河儘頭不知道通向哪裡,最寬敞處一眼望去也無儘頭。

在河流較窄處修了橋梁,橋梁連著大路,配合黨壩河,似是一個十字架,一橫長是黨壩河,無邊際的黨壩河主要在十字架的右上方,延伸到附近村落時,變成了較寬的水渠,偶爾幾個地方,形成小池塘。

水渠和池塘裡有魚有蝦,還有滿滿的菱角,池塘岸邊一般都長有一兩棵小桑葚樹。

池裡的魚蝦都是自由生長,無人管理,村裡的人都可以去抓魚,釣蝦子,會撒漁網的,一網下去,收獲頗豐。

而菱角是誰種的就不得而知,幾十年了,這附近有水的地方,多多少少都有菱角生長的痕跡,菱角每年七月成熟,八月落柄,村裡貪吃的小孩子在還沒熟時去摘點嫩菱角吃,旁人看了,也是莞爾一笑,沒人去計較什麼。

菱角落柄采摘時最為熱鬨,村裡專門組織人摘菱角。大人或直接下水,或坐在漁船上摘菱角,小孩子則不準下水,閒不住的站在岸邊,用樹枝扒拉菱角藤,先摘幾個吃起來,然後去摘桑葚和嫩刺條吃,跑跑鬨鬨,好不快活!

希望村坐落在十字架左下方,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又有條連貫幾個村子的水壩,因此不存在乾旱的情況,村裡幾乎每年都能有個豐收年。

村裡人基本集中住在一處,錯落有致,幾個竹林幾個小池塘和幾塊菜地,就將各屋隔將開來,而村子四周基本都是稻田。春天的時候,在屋前望去,到處都是綠意盎然,充滿了生機。

希望村整個村子對比其他村子算是比較富裕的了,至少在那個饑荒的年代,都沒有出現吃樹皮餓死人的事情。

一條黨壩河,養活了周圍好幾個村子。

歲月靜悠悠,希望村確實是一個能帶給人希望的村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