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們不讓學堂白教,娃他爹每天早上都過來幫著侍弄學田,俺也幫著做做飯、打掃學堂,你看中不?”
“俺家也是,你把俺家娃也收下吧!”
“這籃子菜俺放這兒了,丫頭,你家大人不在?那嬸子幫你做飯去,可彆為俺們再耽誤吃飯……那啥,俺娃就放你這兒了,中不?”
第三天。
黃縣丞過來了,還帶來兩個木工:“丫頭,你家學堂的桌椅還沒張羅吧?
伯伯給你送來兩個木匠師傅,手藝不錯,幫你打些桌子書櫃什麼的,你不用管工錢,就當是伯伯的心意!”
第四天中午。
李蔚玨帶著梁先生一起回來:“小妹,先生聽說咱家招的學生多,不放心,過來看看。”
先生:“聽阿玨說,你們都招了一百多學生了?能行嗎?要是教不過來,我那邊把蒙學班再開起來!”
嗬嗬。
能行嗎?您把那“嗎”字兒去嘍!
您知不知道我們那邊一個班多少學生?半百!
第五天。
鮑家的校舍工地上,已經有一百五十人在忙活,校舍以奇快的速度在增高、快要封頂。
這一百五十人,絕大多數是外村人,他們為了能讓鮑家學堂多照顧些自己孩子,幾乎是家家都派了人來幫忙建房,自備乾糧。
村裡人議論紛紛——
“鮑家真有錢,看見沒,一水兒的青磚大瓦房!”
“我的天老爺哎!”
“有那錢咋不好好蓋蓋自己住的房子?”
“人家那房子也是青磚的啊!”
“可院子不是啊,有那錢,咋不給自家院牆也用青磚?”
“咱還覺得他家三百畝荒地、一百畝良田多,可你們算算,就算四百畝都是良田,一年才能賺幾個錢?夠他房子回本不?”
“不夠,肯定不夠。”
“哎呦喂,要不說有錢呢,真是錢多的沒地方花了!”
“你家娃報名去學堂了沒?”
“沒,我家才不去呢,誰去?你家娃去?也不怕被‘半頭鬼’吃嘍!”
“我家娃也沒去。”
“你家呢?”
“我家……哎呀,我肚子疼,回見哈,我先去拉屎,哎喲喂,吃壞肚子了,要竄稀!”
就這酸不拉幾的聊天,給娃報上名的人家也不敢直接就說報上了,趕緊扯個謊撤退。
“彆管他!哎我說,你家去鮑家賣山貨沒?他家都收些啥?”
“蘑菇、木耳、皮子、人參,啥都收,最好是乾貨,但是正當季的野菜和野果也收;
昨兒我屋裡頭的去試過,一籃子山梨賣了五十文,老錢家小兒子更厲害,帶著幾個侄子弄回來一個野蜂巢,賣了二兩銀子呢!”
“要說會趕蜜蜂摘蜂巢的,抓鉤不是更厲害嗎?他家沒去弄?賣了多少錢?”
“嗐,去弄了,也弄回來一個,不過沒拿去鮑家賣,他家跟鮑家不是不對付嘛!”
“那也不能砸手裡吧?”
“想去城裡賣呢,不過聽說城裡人心黑,賣不上價錢。”
“這事兒我知道!不是賣不上價錢,是沒牛車拉他去,村裡的牛車都被鮑家雇了運磚石了。”
可不就沒車拉他們去嘛,村長家倒是有,不過,聽說他家牛被不怎麼就招惹了烏鴉,被啄了一身傷,那傷口現在還招蒼蠅呢。
總之,最後大夥兒的結論是——便宜都叫外村人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