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給縣衙謄抄舊年卷宗的一些信息也講給駱毅聽。
李蔚玨很高興能有謄抄卷宗這份工作,因為律法書籍很難買到,卷宗上卻能看到相關條例。
謄抄時凡是注有依照哪條律法、采取什麼判決等內容都是他學習的好機會。
他可以做筆記,卻不能把筆記帶出衙門。
所以每次都在腦中背下來,再與筆記上的內容進行整理和完善,然後回來就講給駱毅聽,也是給自己複習一遍的機會。
還有縣誌、縣治圖、官署圖、水利圖等等,能記下的回家都默寫和繪製出來,然後與駱毅一起學習。
李蔚玨總想: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妹那麼小就要操持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很不容易,不能讓她隻圍著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轉悠。
最主要是,李蔚玨發現小丫頭總是能第一時間明白他的意思,還始終保持興趣不減,這與彆的女孩子可不一樣。
就連學塾那些同學都不如她。
可謂是誌同道合。
唯獨一點不好——交到小妹手裡的錢,甭想要出一個子兒花。
“小妹,給我二兩銀子,我明日想買個算袋。”李蔚玨申請經費。
“算袋?那是什麼?”駱毅問。
李蔚玨:“放算籌的袋子,裡麵也可以放筆和硯台。”
駱毅:“爺爺不是給你做了牛皮掛包了嗎?不就是給你裝筆墨的?”
李蔚玨:“學裡流行竹筒的,兩頭還得包黃銅皮,可好看了。”
駱毅:“不行!一個袋子要二兩銀子?再說你明明有得用,非要重新買,奢侈!”
李蔚玨:“我給你拿回那麼多家用,你就給二兩還不行?”
駱毅:“過年時爺爺不是給你壓歲錢了?用你壓歲錢買去!”
李蔚玨:“十兩壓歲錢,我給你買頭花和點心就花了六兩!好歹讓我留點兒壓歲吧!”
駱毅:“甭跟我廢話,不給就是不給!”
李蔚玨掏出五百兩銀票在駱毅麵前抖:“這個月的,你要不?想要,拿五兩碎銀子換!”
駱毅:……
乖乖掏出五兩碎銀子,還被搶走二十幾個銅板,然後得到五百兩銀票。
花五百兩銀票買五兩碎銀子,兄妹倆皆大歡喜。
現在鮑家的經濟狀況是,隻要胡澤胤和黃酉不上山打獵弄回毛皮賣,李蔚玨就是家裡賺錢最多的人。
有時候兩個月、有時候一個月,就能拿回五百兩銀票。
鮑魁和白彙根本比不過他。
為啥賺這麼多錢?
那得問黃縣丞。
可若真去問黃縣丞,他準保要感謝李蔚玨:“賢侄啊,你那《版權保護令》提得太好、太及時了,簡直是專門保護咱們書坊的!
你知不知道,現在配圖版《三字經》和《蒙求》的訂單都排到明年初了!
不說咱附近幾個州府都來人下訂單,就連京城那邊都要書呢,知縣大人親自給張羅的!
賢侄,你說咱要不要多開幾家分店?要不,各州府都設一處書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