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花圈與挽聯(1 / 2)

六繩護主 東方紅不敗 4355 字 8個月前

富人家的喪事就是杠夫們的喜事,也是各種手藝人的喜事。

棚匠、鼓樂手、紙紮匠、香燭匠、裁縫、包括燒瓷燒瓦的匠人都有錢賺。

比如裝五穀雜糧的“壽罐”,窮人家找個罐子就對付了,但有錢人會專門買罐子,除了裝雜糧,還得將逝者生前愛吃的菜放進去,再用點了紅點的大白饅頭堵上口。

這種罐子不但得質地好,上麵最好還能燒製上吉祥圖案或是經文,以保佑子孫後代。

李蔚玨今日休沐,早早來店裡待著,看看能幫著做點什麼。

麵包與愛往往是婚姻的正反兩麵,愛情隻有落實到每日的柴米油鹽洗衣煮飯劈柴種地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才容易地久天長。

小丫頭現在不答應訂親不打緊,應是年紀小還不懂感情,但隻要他努努力,把小丫頭養出離開自己乾什麼都不習慣的“毛病”,她就會答應了。

女子學堂今日也休息,不但先生親自來參觀,學堂裡想與駱毅交好的女孩子們也都來看熱鬨。

開業時都沒有大宴賓客、也沒什麼儀式,今天不過恰好開了張,所以駱毅隻是把先生請上二樓,給擺上小食招待著,然後自己去忙碌。

先生姓紀,五十歲出頭,看上去很古板,但其實是個通透的人。

就想吧,女子不用科考,社會對她們的要求也隻在相夫教子方麵,相夫,側重點在於照顧衣食住行;教子,在與德育培養。

換句話來說,如果不考慮孩子出處的問題,“妻”這個角色,完全可以用現代的“生活秘書”取代。

所以她們需要上什麼學堂呢?要上也該是學習插花、製香、烹飪、女紅、琴樂等“技術類院校”,而不該是專門做學問的學堂。

所以能去女學任教的,通常會是女性教師,而男子,出於避嫌和麵子問題,都不願意來女學。

但紀先生卻答應了。

為何呢?因為紀先生想得通透。

在哪兒教書都是為掙錢而已,女學給的錢多,那就去女學。

至於說去男子書院,一旦培養出人才來,自己也能跟著水漲船高?紀先生才不考慮。

府學那幫學生,就算能考出名堂來,也會拜在達官顯貴名下,以求仕途發展順遂,誰能想起他這個階段的先生?

再有,就算培養出個狀元,也就是名頭好聽些,真要說借上狀元的光不得等到何年?他都五十多了,還能活幾年?

再說真有光他也借不上,人家沒父母親屬等著借光嗎?

所以真能被學子們拜做老師的,除了能傳授知識,還得有人脈資源為弟子鋪路,這樣的人本身就是為官做宰之人,收弟子也是為壯大自己的勢力。

即便不是,那也是家裡有為官做宰的成員,收弟子是為自己家族後輩培養羽翼。

紀先生自己不當官,家裡也沒當官的,所以務實一些比較好,哪邊錢多事少離家近就去哪邊,管它是女子學堂還是男子書院呢。

學問隻教到能識文斷字就行,碰上真有愛學的,能教到簡單的吟詩作賦即可,不承擔考學壓力、工資還高,女孩子們動不動就請假,他就能跟著放假,這不挺好?

紀先生現在麵前放著很大一本冊子,比白彙那本價目表詳細得多,整個辦白事的程序全在上麵。

每道程序涉及的服務都被細分,並明碼標價;凡涉及到的民俗都有文字注解,以備司儀們隨時更換說辭。

這個大冊子可稱得上是一本工具書,紀先生看得津津有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