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出門(1 / 2)

六繩護主 東方紅不敗 4187 字 6個月前

冬至,四時八節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京城官員會在皇帝率領下去郊外“燎柴”以祭上天。

就是點燃柴堆表達對上天的敬意和祈求來年豐收、國泰民安。

還會放七天假,不管是官府、學塾都放假,百姓也會在這幾天吃點好的,尤其是要吃餃子,聽說南邊沿海地區還要吃湯圓。

大家都放假,誰忙?商人呀。

這麼重要的節日,大家也都閒了,不得逛街麼?錢多的買奢侈品,錢少的買日用品,反正都利用這空閒的幾天出來消費,可不就是“黃金周”了?

鮑家從縣裡帶出來不少人,小二百人呢,光是讓他們吃上餃子就得一百斤麵粉,駱毅算計著,還得買些豬肉,既然吃餃子,那就吃肉餡的,最好是一兜肉的,讓大家都解解饞。

其實養活這二百人對駱毅來說不費事。

一筆大戶人家的“全活兒”就有幾百上千兩銀子,去掉其中的大份兒——棺材和法事,至少還有七成的進項。

基本上,這就是一個中產積極全部的財力。

若是“零活兒”,比方租子孫杠的業務,那也得五兩銀子打底,因為這不是僅僅租根抬棺材的棍子那麼簡單,還得租杠夫。

隻有有經驗的杠夫才能保證不管墓地有多遠、不論棺材有多重,都能一路讓棺材不移不偏不著地,所以通常主家還會額外打賞些酒錢。

這些工人都是讓縣裡頭痛、無法安置的貧困戶,工錢低得很,隻要管吃住,每月隻需象征性發十文二十文工錢就行。

而人多,反而降低了喪葬用品的工本費,他們接不到活兒的時候都在搞加工,那些喪葬用品基本都是他們做出來的。

所以一年就算隻接一單“全活兒”,鮑記杠鋪都能從容養活二百人。

越到冬天越是殯葬業的旺季,工人們為了掙錢,都表示不回家——回家也吃不飽,不如吃東家的,給家裡節省口糧不說,還能攢下些工錢。

大過節的,駱毅自然要讓他們吃頓好的,一兜肉的餃子必須管飽,其餘的就不多給了,等過年要回家的時候,給他們包大大的紅包,讓鮑魁帶著阿胤阿酉給他們發,增加凝聚力,也讓他們更敬鮑魁這個大東家。

女子學堂表麵上與男子的學堂一樣,早上到校下午放學,但實際上要求要寬鬆得多,府學那邊與衙門一樣放七天假,但女子學堂這邊比府學提前了三天。

駱毅早早起床,把頭發梳成緊實的兩根麥穗辮,然後對折幾次在頸後變成兩個麻花髻,這樣戴韃帽時頭發不礙事,能讓帽子護住整個腦袋和耳朵。

府城現在流行韃帽,就是北方韃靼人戴的那種帽子,有些像披風上的兜帽,但是毛皮做的,雙層,把皮板向外對折,讓整個帽子裡外都是毛茸茸,相當暖和,就是太費料。

但毛皮在駱毅這裡就不怎麼珍貴,因為家裡有大妖,彆看胡澤胤自己是狐狸,可他對狐族動手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駱毅有一身火狐皮“裝備”,帽子是火狐皮的,連鬥篷也是火狐皮的。

所謂火狐,並不像駱毅想象中那樣紅豔豔,而是棕紅色,這就很貴氣了。

倒也不是沒有紅豔豔的狐狸,那種基本上也是狐妖,很難遇到,至少到目前為止,胡澤胤沒有在碧霞元君的百草園之外的地方見到。

鬥篷和披風不同,鬥篷是冬天的穿的,厚重,有錢人家會用毛皮製作,但是沒有帽子。

披風是其他季節穿的,相當於風衣,不過有兜帽,是連在一起的,也有帽子和披風分離的,看上去像是在腦袋上又披件小披風。

李蔚玨昨晚就把火狐皮的鬥篷和帽子都給駱毅翻出來了,他早就說讓駱毅這麼穿,因為上個月趙金錦就穿灰色的狐裘來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