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名流雲集(2 / 2)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7794 字 3個月前

“這位先生,請問您是……”

“許靈均。”林朝陽報上了筆名。

記者聞言眼前一亮,“是寫《梵高之死》的許靈均嗎?”

林朝陽有些意外的點了點頭,笑著問道:“你看過我的書?”

記者回了林朝陽一個笑容,“您的小說在文化界頗受歡迎,不過公開發售數量實在太少,想看到也不容易。”

香江中文大學出版社是一家非盈利性質的出版社,因為出版的多是學術性質的著作,他們在圖書發行方麵向來是不會花費什麼心思的。

引進《梵高之死》後隻印刷了一萬冊,主打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

林朝陽跟《大公報》的記者聊了幾句,才知道《梵高之死》在香江發行上市後口碑不俗,有不少文化界人士都對這部小說讚譽有加。

但因為發行量少,這種影響也僅限於文化界當中。

記者們的采訪持續了十多分鐘,眾人便登上了大巴車到酒店辦理入住。

酒店是雙人房,林朝陽被分配和李國文住在一間房間。

剛到酒店,因為有WS紀律在,大家都不好出門,代表團裡的幾個年輕人都很興奮,挨個房間串門。

等到晚上,代表團成員們又被大巴車拉到了位於清水灣的鄉村俱樂部。

今天晚上香江方麵由《大公報》和《新晚報》做東,在這裡為內地作家代表團舉行招待宴。

鄉村俱樂部名為“鄉村”,實際上卻是一處度假勝地,俱樂部占地超過130公頃,在香江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如此龐大的占地麵積足以說明這處度假村的含金量。

其中不僅有高爾夫球場、網球場、健身房、壁球場、籃球場等多處活動和娛樂設施,還有酒店和餐廳,曆來是香江社會名流娛樂、社交的重要場所。

大家到了鄉村俱樂部,頗有一種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的感覺,看哪兒都新奇。

晚宴的規格很高,來的都是香江文化界、新聞界和商界的知名人士,商界的代表人物是霍先生,他也是這次內地作家代表團訪問香江的促成者。

新聞界的代表人物自然少不了《大公報》和《新晚報》的話事人,再就是新華社香江分社的社長張同誌。

另外還有一個讓林朝陽意外的人,是代表《明報》出席的金庸。

其他還有如徐四民、胡菊人、趙令揚、安子介、韓素音文化界人士等人。

今天的場合可以說是大佬雲集,能出席便已經表明了這些人的立場,而且其中不少人都與代表團的成員們有交集。

比如《大公報》的副主編李宗瀛就和代表團成員之一葉君健有舊,葉君健又與享譽海外的女作家韓素音是燕京大學的同學。

“1933年我們倆都在燕大讀書,那時候還一起商量過要當醫生。誰能想到,最後醫生沒當成,全都走上了寫作道路。”

韓素音父親是中國第一代庚款留學生,母親是比利時人,因此她是混血兒,五官立體精致。

儘管如今已經年過花甲,但依舊可以清晰的看出她年輕時的美貌。

她臉上帶著幾分緬懷的神色訴說著當年的往事,言語間充滿了唏噓。

她與葉君健回憶了一會兒往事,忍不住問起了燕京大學如今的情況,葉君健笑著說道:“我都離開燕大多少年了,哪裡知道呦!”

他說著話,將目光對準了林朝陽,“你還是問問年輕人吧,朝陽同誌剛好在燕大工作。”

韓素音好奇的看向林朝陽,今天在場的賓客有近三十人,除了開場一番介紹,大多數時候大家連人名都對不上。

兩人互相點頭致意,寒暄了兩句,韓素音問:“林先生在燕大教什麼?”

“我可不夠格在燕大教書,我是燕大圖書館管理員。”林朝陽笑嗬嗬的說道。

聽到林朝陽的自我介紹,韓素音詢問圖書館如今的情況,他簡單介紹過後,韓素音感歎了一句,“比我們那時候條件可好多了。”

她又問:“我記得那時候圖書館有個管理員叫金克?,自學起來很刻苦呢!”

林朝陽回應道:“金伯伯現在是東語係教授,學識過人。”

韓素音點點頭,“他當年就很聰明。”

有了共同熟悉的人物,韓素音的談性被林朝陽勾了出來,陸陸續續又問了他好幾個問題。

一旁的葉君健提醒她道:“朝陽跟我們還有點淵源呢。”

“什麼淵源?”

“他嶽父是陶敬法。”

“陶敬法?”

韓素音回憶了片刻,皺著眉頭,艱難的想了起來,“陶敬法好像是曆史係的吧?”

“是啊,比我們小了幾屆。”

韓素音笑了起來,“原來是老同學的女婿,真沒想到能在這裡見麵。”

她又問林朝陽,“我看你年紀也不大……”

韓素音三十年代燕大畢業後先赴比利時留學,逐漸對文學產生興趣。七七事變後回國,嫁給了果黨軍官唐保黃,1941年開始發表小說。

後唐保黃赴英國當外交官,她隨丈夫前往英國,45年內戰爆發,唐保黃回國參戰,她卻留在了英國攻讀醫學博士學位。

48年唐保黃戰死後,她回到香江從醫,邂逅了記者伊裡奧?馬克,將這段感情經曆寫成了作品《瑰寶》,在美國出版後引發了不小的反響,這部小說的成功也奠定了韓素音在歐美文壇的地位。

後來小說還被好萊塢改編成了電影《生死戀》,在1956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三項大獎。

之後她又有兩段婚姻,現在的丈夫是印度人陸文星,前些年為修複中印關係還做了許多工作。

現在的她常年定居印度,嚴格意義上來說屬於國際友人,所以並沒有聽說過林朝陽的名字,也不了解他的事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