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文壇首富(1 / 2)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4067 字 1個月前

將時鐘撥回到十天前,此時距離《闖關東》發表完成已經過去了三個月。

對於任何一個新聞事件或者文化現象來說,如此長的時間都足以磨滅它們的生命力,但《闖關東》所引發的現象級閱讀熱潮卻並沒有過去。

4月20日《闖關東》上部在《花城》第二期發表,當期雜誌最終銷量定格在了274萬份這個數字上。

6月20日《闖關東》下部在《花城》第三期發表,銷量再次攀升,達到了327萬份。

兩期雜誌銷量合計601萬份!

雖然《闖關東》是發表在《花城》上的,但所有人都明白,這兩期《花城》能夠取得如此創紀錄的銷售成績,與《花城》雜誌本身是沒多大關係的。

否則,它早就應該是中國文學期刊領域執牛耳者了。

《闖關東》發表以後讚美者如過江之鯽,有人說1984年的中國文壇是屬於《闖關東》的。

601萬份的超高銷量也是《闖關東》這部傑出的賦予《花城》的,除了銷量上的創紀錄和經濟效益,它帶給《花城》以及花城出版社更多的是影響力。

發表三個月後便出版發行,對於一部長篇來說稍顯倉促,但花城出版社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們希望讓《闖關東》的這股熱潮延續下去,從春天到冬天,讓這部真正陪伴所有的讀者。

隻有這樣,才不愧對於“1984年的中國文壇是屬於《闖關東》的”這句話。

9月20日,《闖關東》正式出現在全國各大城市、小城鎮的書店、郵局的書架上。

早在一個月前的第四期《花城》上,就已經出現了這部的發行信息。

不僅是《花城》,還有《人民文學》《十月》《鐘山》《鴨綠江》等超過十家文學雜誌的廣告頁上都出現了《闖關東》的書刊廣告。

如此強的廣告投放力度,足以看出花城出版社對於《闖關東》的重視程度。

當然了,《闖關東》也配得上這樣的待遇。

上市的第一天,全國各大城市的新華書店門口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排隊搶購的現象。

有些書店的庫存幾百冊,卻連一個早上的銷售高峰都沒堅持住便宣告售罄,不得不在書店門口貼出告示,讓那些沒有買到書的讀者不禁扼腕。

在某些讀者群體稀少的小城鎮沒有新華書店,隻有郵局,往日裡一些書籍報刊可能來了幾個月也賣不掉,可《闖關東》到了這裡,沒用三五天時間,依舊銷售一空。

《闖關東》首印20萬冊,放在其他大多數作品身上,這可能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放在《闖關東》的身上,卻是保守的不能再保守了。

短短兩三天時間,多地新華書店的庫存便被熱情的讀者們搶購的乾乾淨淨,各地新華書店的訂貨電話好似催命一般衝向花城出版社,讓他們疲於應付。

麵對這種情況,花城出版社高興之餘,更多的還是驚訝。

他們想到了《闖關東》上市後會廣受歡迎,但沒想到會這麼受歡迎。

整整20萬冊書,竟然堅持不到五天,這其中還包括了2萬冊的精裝本。

花城出版社在GD省內算是比較有影響力的出版社,但跟真正的大型出版社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其中除了有編輯資源、作者資源等方麵的差距之外,印刷資源方麵也有很大的差距。

為了解決《闖關東》的印刷紙張和印刷資源的問題,社長蘇晨親自跑到了廣東人民出版社尋求幫助。

改革開放之前,各省都有屬於自己的人民出版社,GD省也不例外。

改革開放之後,廣東人民出版社為響應政策,於1978年和1984年先後拆分出了廣東科技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

所以從骨子裡說,花城出版社屬於人民係出版社。

有困難了,想到的第一個人當然是大哥。

廣東人民出版社成立於1951年,至今出版了6000多種各類圖書,不僅獨占了廣東新華印刷廠的大半印刷資源,這兩年還與花縣合辦了印刷廠,印刷資源充足。

蘇晨的請求很快得到了人民出版社方麵的響應,為《闖關東》的印刷大開綠燈,印刷資源問題迎刃而解。

《闖關東》的熱銷勢頭還在不斷攀升,在各地書店庫存售罄的空檔,甚至出現了有讀者前往城鎮郵局搶購的情況。

小城鎮郵局因為讀者有限,訂貨量有限,銷售周期也比較長,可這種情況卻在《闖關東》出現後被打破。

那些熱情的讀者們如同蝗蟲過境一般,將這些郵局掃蕩的乾乾淨淨。

不出意外,這樣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闖關東》的印量能夠滿足那一波最為熱情的讀者們的購買欲望後,才會有所回落。

時間來到十一當天的燕京。

《闖關東》引起的搶購狂潮令人震撼,但更讓人震撼的是林朝陽因此而獲得的收益。

在基礎稿酬加印數稿酬的付酬模式下,作家寫,短篇一兩百塊,中篇大幾百塊到一兩千,長篇也就三四千塊錢。

僥幸有的作品受歡迎,作家還可以拿個千八百塊錢的印數稿酬,更多的時候,基礎稿酬就是作家們能夠收到的全部稿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