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終不似,少年遊(2 / 2)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9346 字 3個月前

司馬遼太郎的更像是一種曆史演義,而《闖關東》卻是一段從曆史之中截取的片段。

它是曾經真實發生過的,有血有肉的一段曆史……”

河出書房寄來的信有十來封,因為事先翻譯好了信件內容,林朝陽很輕易的就能看明白信的內容。

這些信件清一色都是對《闖關東》和林朝陽本人的褒獎,被異國他鄉的讀者如此讚揚,還是一件很令人心情愉悅的事的。

除此之外,林朝陽還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寫這些信的讀者幾乎都是具有文學背景,或者是知識分子出身。

這說明《闖關東》出版後至少應該是受到了日本相當一部分高知分子的認可的。

翻完了讀者來信,包裹裡還有一些明信片和照片,明信片肯定是讀者送的,日本讀者最喜歡搞這套。

至於照片,也不知道北村美裕是從哪裡找到的,都是些讀者在書店購買《闖關東》,又或者是在閱讀《闖關東》的照片。

看著這些照片,林朝陽身為作家的虛榮心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他不得不承認,在籠絡作家這一塊,小本子的出版社確實走在了國內出版社的前麵。

在國內出版社還想著用筆會圈住作家們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施展精神層麵的人文關懷了。

這手段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兒啊!

回頭得讓老李好好學學才行,有比較才有進步嘛!

晚上,從外麵回來的陶玉書鄭而重之的將那些讀者明信片和照片都用相冊保存了起來,用她的話說,“都是漂洋過海來的,禮輕情意重,很有收藏價值。”

她將那些明信片和照片都放好之後,對林朝陽說:“陳凱戈今天來找我了,說服裝城開業,燕影廠那邊的張金玲、李秀明和方舒能過來,劉曉慶3月初在美國有個活動,可能趕不上。”

林朝陽笑著說道:“老陳的麵子夠大的,一下子來了三朵金花。”

七八十年代,國內的電影製片廠最喜歡用“金花”來宣傳自家演員。

燕影廠之前有“三朵金花”分彆是張金玲、李秀明和劉曉慶,這兩年又多了兩朵金花張力維和方舒,並稱燕影廠五朵金花。

這五朵金花都是正當紅的電影明星,尤其是劉曉慶和方舒,這兩年風頭正勁。

剛剛過去的春晚上兩人還擔任了主持人,知名度已經與其他三朵金花拉開了距離。

五朵金花都是燕影廠的演員不假,但她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拍戲,很多時候還是在外地。

彆說是五個人了,能一下子聚齊三個人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陶玉書也高興的說道:“是啊,她們仨要是能來,開業那天絕對得人山人海,老陳這回幫了大忙了。”

林朝陽又說:“還有老謝那邊,應該也能請來幾個人。”

謝靳是如今中國電影界的牌麵之一,他幫忙聯絡人,肯定不會比陳懷愷的陣容次。

陶玉書暢想著服裝城開業當天鼓樂喧天、人如潮湧的畫麵,不禁心潮澎湃。

“杜峰還找了他們文工團的同事,到時候舞台設計和美術就由他們同事負責,他們還能出幾個節目……”

陶玉書說著說著,感覺有點不對,“誒,我怎麼感覺請的人有點多,會不會喧賓奪主啊?”

林朝陽想了想,也覺得好像有點多,這又不是開演唱會。

彆到時候觀眾們光顧著看演出,服裝城開業的事反而沒人關心了。

“可以分開兩三天來搞,再搞個預告,哪天有哪些明星出場,還能多吸引些老百姓過來。”

陶玉書聞言拍手,“這是個好主意!”

林朝陽又告誡道:“不過你也彆太指望明星。老百姓來的是能給亞歐服裝城帶來人氣,打響知名度,但服裝城走的是高端路線,能不能留住顧客,還得看你們的商品和服務。”

“我明白。”陶玉書說著話,拿起她從公司帶回來的衣服,“你試試這件衣服。”

乾服裝生意,選品是個很關鍵的環節。

自從參與到服裝城的籌備當中,陶玉書時不時的就會帶回兩件衣服來給讓家裡人當模特試試。

她拿出來的是件日版的深灰色風衣,如今市麵上流行的是歐版風衣,因為是按照歐美人身材進行設計剪裁的,這些風衣往往並不那麼貼合國人身材。

而日版風衣就不同了,同樣都是東亞人,日版風衣的設計和剪裁更加適合中國人的體型。

林朝陽穿上風衣之後,陶玉書相看了好一會兒,臉上很滿意。

“杜峰選衣服還真有兩把刷子!”

等林朝陽脫衣服的時候,陶玉書突然靈機一動,“誒,你說等那些明星來了之後,我一人送他們幾套衣服怎麼樣?”

林朝陽表情有些意外,然後立刻明白了陶玉書的心思。

送衣服不是目的,目的是讓這些明星在開業那天把這些衣服穿起來。

林朝陽一下子想到了《大西洋底來的人》帶火的蛤蟆鏡、《追捕》裡高倉健的風衣、春晚上被劉曉慶帶火的紅色翻領襯衫。

這個年代的商業氛圍沒有後世那麼濃,影視作品和明星們的帶貨能力反而比後世那些所謂的明星和主播強了一百倍。

一部影視作品的火爆往往就能讓一個時尚單品火爆整個中國。

他笑著讚道:“你這小腦瓜還挺聰明!明星同款,到時候隻怕那些老百姓要搶瘋了!”

“明星同款”這個詞對陶玉書來說很陌生,但她一下子就理解了林朝陽的意思,興奮的說道:“這個詞太準確了!”

陶玉書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可行,現在國內有廣告,但還沒有請明星當代言人的意識,她這種方式算是變相的請那幫明星當了一回代言人,大家互惠互利。

夫妻倆說話之間,林朝陽感覺陶玉書的商業頭腦好像慢慢被他給激發了出來,越來越有生意人的樣子了。

又過了兩天,陶玉書回來說她白天時接到了深圳打來的電話,是許鞍華派劇組的人到深圳專門給她打了個

電話。

現在國內和香江打電話屬於國際長途,那些在燕京飯店或者民族飯店辦公的外企實力雄厚,可以享受酒店的國際長途服務。

亞歐服裝城隻是披著外企的殼子,賣場在西單商場,公司則是在西單附近的一處公房。

因為是合資公司,可以申請一條國內的長途電話線,也接不了國際長途。

香江和深圳離的近,在接打國際長途不方便的情況下,很多公司經常會將深圳當成中轉,這樣就隻需要打個國內長途。

許鞍華的電話內容是告訴陶玉書,說《楚門的世界》的後期製作馬上就要完成了。

讓她什麼時候有時間回香江看看成片效果,畢竟他們夫妻倆也是電影的投資方之一。

她還提到了過年之前李翰祥就拉上了胡金銓在聯係坎城電影節,三月下旬的時候戛納電影節的現任選片總監吉爾斯·雅各布可能會專程來香江一趟。

戛納電影節如今的名聲跟後世還稍有差距,但並不妨礙它還是歐洲三大,在世界影壇都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每年的電影節,入圍就是一大門檻,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數百部影片競爭每年二十多個的主競賽單元入圍資格,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戛納電影節的選片委員會一般都是三組,第一組是負責選拔法國本土影片的,由法國當地媒體工作者們組成。

第二組則是要負責從數量眾多的錄像帶中選取那些有潛力的影片,這一類影片通常都是沒有名氣、沒有人脈又缺乏資金的青年電影人創作的。

而最後一組負責的則是選拔法國以外的電影,負責的是選片總監吉爾斯·雅各布。

另外配有三名選片員,職業涵蓋導演、記者和電影愛好者,這一組委員會直接對電影節主席負責。

從選片組配置上也能看得出來,這最後一個選片組才是戛納電影節選片程序權力最大的,也是入圍幾率最高的。

《楚門的世界》請來了選片總監吉爾斯·雅克布,不能說入選主競賽單元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但肯定是大概率事件。

這部電影從立項之初就是奔著得獎去的,有李翰祥和胡金銓兩位大導背書,獲得選片的機會不是問題。

但能請動吉爾斯·雅各布這個戛納電影節選片總監,更關鍵的原因還是在於《楚門的世界》背後有嘉禾。

香江電影這幾年橫掃亞洲,邵氏、嘉禾等幾家電影巨頭一直都是戛納電影節版權交易市場的常客。

戛納電影節或許看不上香江電影的藝術性,但他們絕不會忽略香江電影的商業價值。

畢竟電影節要想辦的紅火,除了參展電影的水準、電影人的名氣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版權交易市場必須要活躍起來。

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香江電影這幾年在亞洲影壇的影響力確實正變得越來越大。

“等忙完服裝城的事,也得回香江看看了,真不知道電影最後是個什麼效果。”陶玉書期待的說道。

“應該不會太差。”

一部電影最後的成片好壞,誰也沒有辦法預料,但對於深度參與其中的人來說,大家其實是有感覺的。

《楚門的世界》從投資到劇本,從演員到服化道,無不是精益求精,就算成不了經典,但下限一定不會太低。

時間一晃到了三月份,燕京的各大高校剛開學,謝勉突然找到林朝陽家,說五四文學社想請他去參加個座談會。

謝勉是當年最初五四文學社的成員,78年五四文學社恢複成立後,他也一直深度參與其中。

林朝陽最近閒來無事,也樂得去跟學生們交流交流。

一早他開著車來到燕大南門外,將車停在了路邊,然後步行進校園。

眼下雖是春寒料峭之際,夜晚的氣溫仍在零度左右,但雨水已過,燕大校園裡的草木正萌發著生機。

空曠了大半個冬天的校園此時到處都是青春活力的身影,好長時間沒有看到過這幅場景,林朝陽不由得感到了幾分親近。

愉快的步行至圖書館門口,學生們進進出出,熱鬨非凡,但一進到館內,氣氛卻十分安靜。

轉眼已經有一年多時間沒在圖書館露麵了,林朝陽一出現立刻便被一些眼尖的老同事們給看到了。

“朝陽?”正在一樓借書處塗滿生看到了林朝陽,興奮的壓低著聲音叫了他一聲。

林朝陽走了過去,塗滿生高興的問道:“你怎麼有空回來了?”

“五四青年社請我來參加個會,就在咱們樓裡會議室。”

林朝陽跟塗滿生閒聊了幾句,沒一會兒的功夫,周圍便圍上了一堆同事來。

這兩年林朝陽出現在圖書館的次數越來越少,原本熟悉的同事慢慢的變成隻能通過報紙、雜誌和電視來了解他的信息。

再見麵大家依舊是有說有笑,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種因為時間、身份、地位變化而產生的距離感。

“現在見你一麵可真不容易啊!”

杜蓉感歎了一句,語氣中帶著些“終不似,少年遊”的悵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