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誌鐘:“這個小子已經創造好幾次奇跡了,希望這次也可以吧。”
他突然想起一年前第一次知道許青舟在攻克克拉梅爾猜想時,自己貌似沒怎麼在意,感慨年輕人太浮躁,得撞一撞南牆。
結果,人已經搞定兩個世界級數學猜想了。
就算失敗了也無所謂。
小許才19歲,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數論界的熱鬨也很快就延伸到媒體。
早上,倫敦科學晚報總部,編輯們開始上班了。
“嗨,克瑞斯,早上好。”
編輯米瑞·萊文和朋友打招呼:“你看起來心情不錯。”
“當然,我們不必為今天的頭條絞儘腦汁。
”
“哦?”
“伱看看這些。”克瑞斯把平板遞過來。
“許青舟,斯圖爾特教授,印度的亞吉爾教授?”米瑞瞬間明白朋友的想法。
這三個湊在一起,絕對是有趣的新聞。
克瑞斯說:“我們得再加點內容,讓內容更生動。”
米瑞想了想,“斯圖爾特教授的一個朋友,叫布蘭達·裡維斯,是個數學家。”
“這個人很特彆?”
“他是個種族主義者,曾經說過,夏國的土壤不適合科學的發展,因為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可悲的壁障裡。”
矛盾就來了。
“好,我們就去采訪他!”
下午,米瑞和克瑞斯順利地聯係上布蘭達·裡維斯。
米瑞在電話裡說:“我們想請你向大家說說對這次波利尼亞克猜想競爭的想法。”
“抱歉,比起這個,我對喝個早茶更感興趣。”
布蘭達·裡維斯正在去上課的路上,他是伯利克裡分校的講師,對,教學任務重,沒多少科研經費的那種。
“裡維斯先生,現在大家都在談論夏國那個年輕人,但我們覺得,有必要讓大眾聽到不同的聲音,您是斯圖爾特教授的朋友,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
布蘭達有點心動,自己已經被忽略太久了。
“並且,我們願意支付5000美元的報酬,作為您的科研經費。”
“我的榮幸。”
前兩個人需要新聞,後者需要曝光,一拍即合。
許青舟沒理會外界信息,用了三天時間,通過一些技巧性的放縮把M和M聯係上,又通過不等式結合。
算是搞定上界相駁的問題。
就在他沉浸於龐雜的計算中時,一條新聞悄然出現。
【倫敦科學晚報】:看不見的戰鬥,美國,夏國,印度之間的戰爭!
我們都知道,夏國正在成為美國最有力的競爭對手,這個野心勃勃的國家企圖全麵超過美國,並主導新的世界秩序.
《倫敦科學晚報》在八卦的同時,仍然顯示出自己的專業性,這次直接找到了布蘭達·裡維斯,搭配有采訪視頻。
采訪裡,主持人談到這位鬱鬱不得誌的數學家曾經對夏國的評價。
布蘭達:“不,我並沒有覺得一個人需要因為實話道歉。”
主持人:“您堅持您的觀點?”
布蘭達:“是的,我雖然是位數學家,可依然知道,近代的先進文明起源於西方,那裡,才有知識自由生長的土壤。”
主持人:“您是在否定許青舟的成就?”
布蘭達:“不,這是個很出色的年輕人,我的意思,他如果像陶哲軒一樣,在其他地方學習,會更加出色。”
主持人:“您覺得這次誰會勝利?”
布蘭達:“毫無疑問,美國會再次偉大!”
報道內容從數學領域入手,中間過渡到各國之間的競爭,夏國挑戰美國,印度挑戰夏國。
話題拉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