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強大,還任重道遠啊。
還沒有到六點,沈珍珠那一組的人還沒有到,這個時候他特彆懷念手機,可以隨時和彆人聯係。
謝誌勇和吳文光也在看著巨大的廣告板,上麵播放的廣告也是他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
看到他們這樣癡迷,陳晉想著自己回國以後是不是要把電視機廠先建立起來,先讓華夏群眾先普及電視,普及了電視才能拓寬眼界,增長見識。
電視機於1925年由英格蘭人貝爾德成功研製成功,到了1936年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生產,英格蘭開始有了電視廣播。
1954年,漂亮國開始有了彩電。
而這時華夏還不能生產電視機。
華夏的電視機產業起步很晚,在1957年才開始研製生產,1958年3月17日晚,華夏電視中心在京城第一次試播電視節目,才標誌著華夏第一台黑白電視機研製成功。
而這時,全華夏的電視機,也不過才20台。
等到華夏能生產彩色電視機的時候,已經是1970年年底了。
但是他又考慮到一個電力普及的問題。
因為缺乏資金和技術,華夏的電力事業發展緩慢,在這個1960年代,華夏的城市裡電力供應也很不充裕,更不用說廣大農村地區,到了晚上都是一片黑暗,到了1979年,廣大農村地區才開始用上電。
但那時候的電力供應也非常脆弱,一旦打雷下雨就有可能會停電。
而且電費很貴,農民也很少用電,因為用不起。
電都用不起,何況是看電視了。
不過這不是不趕緊生產電視機的理由,畢竟和廣大農村地區相比,城市裡的上億人口也是需要電視機的,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需求,巨大的市場。
路要一步步走下去,不走的話,就永遠不可能發展起來,想想21世紀的華夏,高速公路是一公裡一公裡修起來的,高鐵也是一公裡一公裡修起來的,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要是現在不趕緊生產電視機,等以後改開了,倭國人的電視機甚至所有電器就會進來,全麵占領華夏市場,他們用過時的產品,肆無忌憚地賺著華夏人的錢。
想一想,在工廠工人月均工資才五十塊錢的時代,一台電視機要幾千塊錢,貴不貴?
肯定貴,但是因為國產電視機技術落後,性能差,沒有競爭,倭國的電視機品牌占據了華夏電視機的高端市場,壟斷了價格,直到21世紀,簡直是賺翻了。
到了2019年,華夏的電視機產業才打敗倭國,成為世界第一。
想到這裡,他決定了,這段時間在倭國收集一些電視機生產方麵的書籍以及樣品,回國以後,在國防科技工業大學裡,一定要設立電視機相關的專業,比如基板、芯片、顯示器、電路板等,自己培養人才,然後投入到電視機廠當中,要讓華夏的百姓儘快用上華夏自己生產的電視機,不僅是黑白電視機,還要彩色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