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從一開始華夏政府就錯了,或者說不能說錯了,覺得血脈的影響力最強大,全世界的華人都是一家人。
其實真的是太高估自己了。
全世界華人的向心力在什麼時候最強?在抵抗倭國人入侵的時候,那時候確實是全世界的華人都團結在一起,不管你是哪個國家的華人,都會為國家出錢出力。
漂亮國、楓葉國的華人捐錢捐物,南洋的華人不僅捐錢,還積極回國參戰,真的是萬眾一心。
可是後來呢?華人的向心力在不斷減弱。
李家坡的華人從一開始就說英文,用英文,要和華夏撇清關係,漂亮國的華人直到1990年代,還掛著gm政府的旗幟。
1980年代和英格蘭談判,當時國力不強,在談判桌上談得很艱難,英格蘭畢竟是老牌強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華夏也不敢過於強硬,導致當時很多條件沒有堅持。
當時那個國力條件,能解決掉港島回歸的問題已經很艱難了。
在沒有強大國力做後盾的時候,要想通過談判拿回領土,在國際上也幾乎沒有什麼先例。
有一句話叫做,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得不到!
這句話是至理名言,任何談判都是以國家力量為後盾。
當時國家正在積極推進改開,我們不僅要考慮港島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經濟發展的問題,隻有經濟發展了,國力強盛了,才能和英格蘭人博弈。
當然我們麵臨的對手不僅是英格蘭人,還有漂亮國人,要知道,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看到一個新興的國家崛起,更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看到華夏的崛起。
世界就這麼大,很難再容納一個新的玩家。
而且華夏人是善良的,是想積極融入這個世界的,所以張開懷抱擁抱了整個世界。
在麵對英格蘭人的時候,因為考慮到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在很多問題上都進行了商量,這樣的做法,當然在推進談判進程方麵求到了重要作用,也讓華夏和英格蘭方麵在和平的情況下達成了共識。
這是一件對華夏和世界都非常有利的事情。
華夏人也認為,這樣對所有人都是有好處的。
隻是這種方式是一廂情願,主動做過了頭,卻忽視了人性。
有一句話叫做,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這些做法給了彆人一種,你在求我的感覺,讓他們形成了一種變態的優越感,就像舔狗一樣,被舔的人心裡會有變態的滿足感。
而舔狗的行為,最終隻是感動了自己。
實際上每年幾百億美刀的讓利,隻養出了一大群白眼狼。
(真是搞不懂,我們自己還有這麼多困難的人,為什麼就不願意好好對待呢?我們這些人才是國家的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