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7章 蘭芳商會(2 / 2)

其實當時南洋除了蘭芳國以外,還存在其他華人國家,但最後都被洋人所滅。

蘭芳國麵積四十五萬平方公裡,人口卻很複雜,除了華人以外,還吸收、吞並了很多土著人部落。

姑且不論蘭芳國滅亡背後的原因有多少,什麼原因是最重要的,但有一個原因卻是不可回避的,那就是沒有足夠的華人人口。

蘭芳國並不是一個組織嚴密高度集權的國家,也沒有一個雄才大略強有力的領導人,他們的本質就類似於東印度公司,一個擁有領土和武裝的公司,所謂的共和不過是采取股東製而已,甚至蘭芳國也隻是一個有很多小公司組成的總公司。

所以後來越來越多的公司從總公司中撤出,最後總公司形同虛設。

對於華夏來說,沒有把蘭芳國納入版圖是一個很大的敗筆,失去了介入南洋建立海洋戰略的機會,從此中原地區陷入無限的惡性循環,從乾隆末年白蓮教起義算起,到清朝滅亡,百年間動亂就沒有停止過,華夏人在本土自相殘殺,歸根結底原因不就在於土地兼並導致很多人無以為生。

對於蘭芳國來說,不能納入華夏版圖更是先天上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那就是人口。

沒有足夠的華人人口,蘭芳國就失去了穩定的基礎。

也許在開國前麵一個階段,靠著那些領·導人的個人能力,可以讓華人和吸收進來的外來人團結在一起,但等這些人離世之後,新的利益爭奪必將出現,那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華人,分裂是必然的。

如果在蘭芳國請求納入華夏版圖時,乾隆皇帝能同意,並且從地少人多的南方地區遷徙大量人口到南洋,以當時的條件,憑借上千萬的華人,占領整個南洋也不是難事,或許幾代人之後,土著人都會被華夏同化,成為控製南洋的華人國家。

國內也因為少了很多人口,可以緩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減緩危機的爆發。

但乾隆華帝格局太小,隻看到了華夏周邊的這些小國。

當然這也隻是紙上談兵,因為當時的乾隆皇帝,從國家需要來說,最優先考慮的肯定是西北和西南的安全,遠在幾千裡之外的南洋還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

但更有可能的是,作為一個滿人皇帝,他不能容忍漢人強大起來,更無法接受漢人在海外建國立業,之後來一個反清複明,把他

們滿人趕走。

說到底還是殖民者心態作祟,防範漢人成為了滿人最重要的任務,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放到一邊。

看著數百個西裝筆挺、濃妝豔抹的華人男女彙聚在一起,讓陳晉有些迷茫,這裡到底是一個什麼光怪陸離的所在。

這裡和華夏,和京城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在物質生活方麵,這裡當然是高於國內的,國內基本上還吃不飽飯,有些能吃飽飯的地方,吃得也很不好,肉食、水果的攝入都是遠遠不如的。

但是在京城,或許在物質生活上欠缺很多,但是論愛國,論精神麵貌,絕對是吊打這些人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