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7章 酒會邀請(2 / 2)

陳晉從抽屜裡拿出一疊紙遞給魏英群道:“這是我寫的宣傳資料,你們看一下,沒問題的話多找幾家印刷廠,在酒會前準備好,到時候在酒會上宣傳。”

魏英群一張一張看了看,其實就是陳晉手寫的排好版的宣傳單,可以釘成一本宣傳冊。

關於國防科工局的介紹倒是不多,簡簡單單一句位於華夏就帶過去了。

然後是產品的介紹,主要分為汽車、摩托車、工業機械、漁船。

汽車好說,汽車製造廠已經開始投入生產,主要生產神龍一號小轎車、神龍二號越野車、神龍三號皮卡車、神龍五號輕型卡車,至於卡車陳晉就暫時不和一汽競爭了。

如果他也生產了卡車,估計一汽的解放就要賣不出去了。

不過一汽的解放載重量還是不夠,生產數量也偏少,所以他還在準備發展重型卡車,運力大,還可以用於軍用。

已經能生產汽車了,生產摩托車那就是小菜一碟了,幾乎可以算是順帶著。

為什麼要

生產摩托車呢?

一個是因為華夏國內畢竟不是21世紀的時候,全國道路基本都已經實現了硬化,還實現了村村通工程,水泥路麵直接修到了大部分人家門口,汽車可以直接開到家裡。

現在的華夏道路狀況可是很差的,不僅路麵質量差,都是泥土路麵,最多一些是石子路,關鍵很多地方還很窄,汽車根本去不了,摩托車才是最合適的交通工具。

當然,大部分地方能有自行車已經是很難得的事情了。

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發達國家還是少數,亞洲大部分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摩托車有很大的出口前景,這一時期也是倭國摩托車行業迅速發展的時期,不能讓倭國人把好處全占了。

所以必須在發展汽車行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摩托車行業,既有利於華夏人民,也要出口創彙,賺外國人的錢。

工業機械方麵,主要就是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混凝土車等,各種規格的都有,技術都至少是20世紀90年代的技術,比現在市麵上最先進的技術都先進,質量肯定是沒問題的。

有一個就是漁船。

港島作為海島,捕魚業一直是港島本地人的一大支柱產業,除了普通的漁民,還有一類專門生活在海上的人,叫做疍民。

疍民又稱蜑戶,也稱艇戶,是粵省、桂省、閩省、瓊島沿海地區以打魚為生、以船為家的漁民,他們從不在陸地上置業,吃住生活在淺海。

港島有四大漁村,最大的漁村就有漁民五萬多人,數千條漁船,整個港島漁民至少二十萬人,上萬條漁船,這些漁船普遍很小,還都是木質的,還沒有裝馬達,隻能靠人劃槳,更新換代的需求很大。

造船業是陳晉肯定要涉足的行業,華夏的造船業還很落後,現在要造大船不太現實,但拿漁船來練手,打基礎還是可以的。

用一個十年時間來發展,以後參與國際競爭也就有實力了。

陳晉解釋了一番後,魏英群也就同意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