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走了,這些美刀也沒有帶走。
安如山同誌眼神複雜地看了陳晉一眼,坐回了自已的座位。
陳晉走過去在對麵的椅子上坐下,問道:“領導,您是不是覺得我私心太重,沒有體諒方部長,沒有考慮國家困難?”
安如山同誌歎了一口氣道:“陳晉同誌,你或許有你的考慮,但是現在國家是真的困難啊,方大同同誌也確實困難。”
陳晉微笑著問道:“領導,古往今來,不管是華夏還是外國,財政有夠用的時候嗎?”
安如山同誌沉默下來。
陳晉接著道:“領導,財政收入再多都是不夠用的,不是說要做的事太多,而是人性的貪婪,再多的財政收入都是填不滿的。”
艾振峰低聲喝道:“陳晉,住口,這些話是你該說的嗎?”
陳晉閉上嘴巴,但是臉上卻是意猶未儘。
安如山同誌卻擺手道:“陳晉同誌,你繼續說。”
艾振峰給陳晉使眼色,但是陳晉故意當做沒看到,笑著道:“領導,那我就接著說了?如果您覺得我說的不對,多包涵啊。”
安如山同誌笑道:“看來你要說的話是很不中聽的啊?”
“隻能說忠言逆耳,領導您宰相肚裡能撐船,肯定不會和我計較的。”
安如山同誌微笑著用手指點了點。
“領導,人性是貪婪的,而且是剛性的,任何時代都一樣。明朝末年,因為各地農民起·義以及東北後金崛起,朝廷加征三餉,即遼餉、剿餉與練餉的合稱。遼餉加派是為後金入侵,遼東戰事緊急,軍餉不足而起;剿餉是為鎮壓農民起義籌措軍費;練餉為鎮壓農民起義練兵所用。”
“一開始是臨時加派,說戰事結束就停止。可是後來不僅沒有停止征稅,反而成為了正稅,為明末人民增加了沉重負擔。”
“清朝平定太平天國起義時,各地為了籌集軍費,在各地邊界設立了厘金局,1853年,清政府在揚州設立了第一個厘金局,隨後逐漸推廣到全國。厘金局在清末至中華民國初年期間,成為重要的稅收來源,主要用於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和補充國庫。”
“這兩個例子說明什麼?說明一般來說,政府是很難自律的,一筆錢收過了,是不會主動放棄的,你說呢?”
“剛剛我問方部長,是不是覺得,把這3000萬給我們,是不是覺得沒有把錢花在刀刃上,所以覺得很不值?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吧?”
“如果財政部一直這麼管理財政支出,那我們的財政支出肯定是短視的,而且是功利性的,就是資金首先會流向人員的支出,比如乾部的工資福利,其次會流向會喊窮的地方,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這會導致大部分財政支出沒有效果,沒有辦法加強經濟的造血功能,其次就是造成經濟發展水平的失衡,但是這個問題是每個層級都存在的,所以財政支出多的地方並沒有多富裕,因為錢沒有進入普通老百姓的口袋,也就沒辦法加強消費,增加稅收,而窮的地方會真的窮。”
安如山同誌沒有說話,在思考陳晉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