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那番話後,陳晉便安靜下來。
這番話說是對李月的解釋,也是他心裡的牢騷。
前世到了21世紀,很多人開始回頭看這段曆史,大多都在歌功頌德,認為這一個時期的政策,有操之過急的問題,但總體上成就還是很不凡的,實現了華夏的初步工業化,實現了一係列的曆史突破。
確實是如此。
但也要想一想,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
整個華夏的人忍饑挨餓幾十年,兩代人長期吃不飽飯,幾億人從來沒有走出百裡範圍。
更重要的是,整個華夏農民這個群體,在年輕時被Y榨得沒有一滴油,老了也沒有退休金,這個時期實現初步工業化,最大的功臣其實就是他們,但是他們一無所獲。
這是陳晉很不願意看到的。
或許是前世他也是農村出身的緣故,他一直對農民感覺更親切,比工人、乾部感覺更親切。
這也是他之前和青龍大隊徐軍合作養豬的原因,他想讓農民得到好處。
現在這個養豬項目已經擴展到了整個延壽公社,每年養豬幾萬頭,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京城的肉食供應,也提高了延壽公社農民的生活水平。
還有京城第二汽車製造廠的招工,在他的要求下,不僅麵向城市戶口的人,還麵向京城郊區的農村,招聘了很多有一定文化的農村青年。
國防科工局和各省市的供應基地計劃,也是直接落實到農村、農民身上。
“你在想什麼,陳晉?”
感受到陳晉情緒在不斷低落,李月不由問道。
“我在想,怎麼樣才能讓華夏的農民過上吃飽穿暖的樣子。”
“我以前在孤兒院的時候,其實也是在郊區,旁邊就是農村,那些農民一年到頭不敢偷懶,每天都乾活,但是到了年底分口糧的時候,還是不夠吃,因為都是種糧食,生產隊沒有副業,所以分到的錢更少,如果一年下來不生病還好,一旦生病或者受傷,不僅一年到頭白乾活,可能還要欠下饑荒,到了那時候,估計就隻有餓死這一個結果了。”
“難道不能借彆人的嗎?”
李月不解地問道。
陳晉苦笑道:“能找誰借呢?大家家裡都差不多,都是一樣標準的口糧,都沒什麼錢,很多親戚之間都沒有辦法借錢借糧,更何況是彆人?”
“以前有地的時候,遇到重要支出還可以賣地,但是現在都沒有地,農民就沒有了最後一條退路,也就真的成了無產階級。”
“農民自已餓著肚子養活了城裡人,但是城裡人還看不起他們,嫌他們土,嫌他們臟,嫌他們窮。”
陳晉想起自已在楊光明家受到的白眼,被周小白母親魯麗群看不起的樣子,心裡很不舒服。
“陳晉,你不要難過,你現在已經做得很好了,等國家經濟強大了,農民也能過上好日子的。”
陳晉冷笑一聲,搖頭道:“我信不過其他人,我要自已來做。”
“你想怎麼做?”